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大全内容页

普通职高语文知识点

2023-03-02 03:50:10学习方法大全

普通职高语文知识点(2023)

高考状元建议,语文预习效果不好的同学可以用教辅书辅助,比如教材划重点就很好。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普通职高语文知识点(2023),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普通职高语文知识点

(一)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二)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四)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五)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语文考试词语积累

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1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1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1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1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1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1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1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2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语文作答技巧

(1)、熟记文言语句,增强语感。

通过考查的方式,给学生稍稍施加压力,让他们更加注重对文言文原句的记忆,积累语感。相当于是背文言文,由于背整篇难度太大(当然,教材中经典篇目还是要一丝不苟全文背诵的),于是我选取其中重要的句子让学生记忆,日积月累,文言语感则可增强。

(2)、培养学生的“文白对应”意识。

通过每次考试学生的翻译情况来看,我发现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意识。

比如,____级5月份第一次强化训练,有一道翻译题是这样的:

原句:华皎之反也,遣使招诱灵洗,灵洗斩皎使,以状闻。(5分)

译句应是:华皎反叛,派使者招引诱惑程灵洗,程灵洗斩杀华皎的使者,并且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重点词是“反”“招诱”“以状”“闻”)

有个学生这样做答:华皎反过来被灵洗招诱,灵洗斩了华皎的使者,以表忠心。

这个学生就没有“文白对应”的意识。“以表忠心”对应原文中的哪句?“以状闻”吗?“忠心”对应“闻”吗?平时有遇到过“闻”表示“忠心”这样的情况吗?同样,“遣使”在译句中也找不到对应之处。我想,这个学生如果写完后再仔细读一读原句和自己的译句,再仔细推敲推敲,应该不难发现“别扭”之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