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一)
教案序号 2 课时 1 课型 新授 课 题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2课,是在第一课旧石器时代的基础上,讲述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因此,学好这一课,有利于学生认识农耕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经济发展水平,并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学情分析 本课所讲授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历史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历史的第一步,初一学生可能对历史这门课程比较陌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应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中传授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热爱历史这门学科。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使学生知道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最终概括出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②学会应用观察法、比较法,并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理解农业的发展标志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小黑板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及问题处理 二次备课 导入新知
看题目《原始农耕生活》什么是农耕?种植 第1节课中我国早期人类讲了元谋人和北京人,他们如何获取食物?打猎、采集 方便么?生:不方便 颠沛流离、居无定所 而有了农业后,人们会过着定居生活。是进步还是倒退了?进步
看大标题,找出农耕时代的代表:河姆渡人,半坡人,让学生说一遍。并播发图片,让学生知道地域范围,
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P6-P9,完成下列表格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表现
2.兴起区域
3.标志
4.意义
三、合作探究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处于统一时代,有人说“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着同样的生活”,你同意这样的结论吗?为什么?
异:时间、地域、农作物、房屋
同:1.会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2.会种植庄稼和饲养家畜
3.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四、小结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我们的先人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人类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活动来丰富生活,从而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面貌,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巩固练习
1.下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北京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西安半坡博物馆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的开设,使孩子们回到了 6 000 年前的氏族社会, 在“史前工场”里体验了一把原始生活。下列生产活动符合史实的是
A.建造木结构水井 B.制作猪纹陶钵
C.制作乐器陶埙 D.制作象牙
3.在半坡人的饭桌上不可能出现的饭菜是
A 粟 B 猪肉 C 大米饭 D 鱼肉 E 白菜
4.彩陶的出现,反映了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审美情趣的提高。下面哪个原始人类能够制造彩陶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5.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都地处大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大河流域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相关: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二)
教材来源: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主题: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课时: 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的特征,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证据
2.教材分析:
距今约七千年,我国开始进入原始农耕时代,典型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和距今约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都具备了原始农耕的特征:从事农业生产、使用磨制石器、过定居生活、家畜和制造陶器。
3.学情分析
主要讲的是中国古代的史,第一单元是中华文明的起源,距今历史较为久远学生不易理解,运用通俗的方式讲解是教师主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第一节的课的学习,学生对于中华早期文明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本节的学习做了一定积淀。
目标:
1.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所代表的区域、距今年代、房屋特点、作物品种、饲养的禽畜品种、使用生产工具、手工业情况。
2.通过比较半坡、河姆渡人在生产生活方面与前人的不同,了解他们所取得的进步。
3、知道原始农业的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的作用
评价任务:
1.依据评价标准自主完成预习单,并根据预习单抽查学生完成情况,并做以评价
2.通过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教师讲述解疑、检测单的完成等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3.按照评价标准说一说自己的学完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提问:什么是新石器时代),那同学们能够想象出原始社会的人类是怎样生活的吗?我们今天就一起穿越到原始社会,体验他们的农耕生活吧。
师:我们的地点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村一带和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我们分为两组,分头出发,一组穿越到半坡村,一组穿越到河姆渡。同学们先结合满分卷预习课本5分钟,然后由小组代表描述自己穿越后的日常生活,越详细越好,可以分类别讲述。比如生活的时代,住房,生活工具,生产技术,家禽家畜,种植作物等等。
生:对照课本和满分卷预习基础知识。
半坡组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三)
课 题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 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教学目标
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地图、分析考古图片,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概况,理解农耕产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迈进,学习识读历史图片、列表归纳的,提升分析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推理想象的能力,体会祖先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心,认同中华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农耕文明逐步产生的进程和相关历史概念。
教材学情分析
本课围绕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们的生产与生活状况,讲述河姆渡、半坡、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农耕,是新石器时代中期、晚期原始农耕的不同典型。 初一学生刚接触历史,偏重感性认识,可以较多利用考古图片和活动体验激发兴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行基础的识图指导。
教学内容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