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内容页

高一综合历史学习方法

2024-01-24 16:56:08高中学习方法

高一综合历史学习方法_高一历史常用学习方法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考虑个人的兴趣、目标和环境等因素,同时需要勇于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综合历史学习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高一综合历史学习方法

一、兴趣引路,能力渗透——“随风潜进夜,润物细无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从感性到理性过渡期、转型期的开端,在能力要求急剧攀高、理性思维显著增强,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新编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学习中,如果任课教师把指导高考备考中的那一套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不自觉地用到高一阶段,板着面孔做学问,板着面孔教书,不仅是不合时宜的,也必然是失败的,由于这必将使学生觉得老师“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更遑论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实在,新编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历史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有兴趣引路,扭转观念,培养能力的努力才能渗透其中,不是强输硬灌,更易被接受,更易生效。

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

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

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笔者在实践中主要从这样三个途径改进教学:

其一,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切口”。例如,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元朝时马可波罗的东来、唐太宗大败突厥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渊源等,都是学生在初中历史和课外阅读中耳熟能详的人和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和条件这一题目中,适时、适机、适度地导进、提问和在分析中引入,能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觉和兴奋的情绪,增强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地认识中外历史的联系和中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树立“面向世界”的理念,从而培养能力,优化课堂效果。

其二,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距现实太远往往被认为是历史学科的劣势,而实际上历史学鉴古知今的本质目的和人类生活古今相联的客观规律都赋予历史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出它们,往往会成为课堂教学生动起来并深入进去的“热点”。例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成长中,发展外向经济、增加外汇收入、打击走私活动等内容尤为重要,这与17~18世纪西欧盛行的'重商主义虽性质迥异,而方式途径同出一辙,直接目的颇多相似,一旧一新,二者相联,便会引起学生积极的关注和思考,概念的理解和意义的分析也变得非常明了。

三是在教材与学生个人思想的联系上钉上“扣子”。高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他们已有自己的情感天空,而历史学科中很多人和事都与他们的心灵世界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老师要善于在二者之间钉上“扣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例如,资产阶级大革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等英雄人物,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等历史名人,他们的事迹和业绩饱含催人奋进的内涵,他们的悲喜命运具有发人深省的魅力;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及其对世界的巨大推动力揭示了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而东西方不同国家在工业革命浪潮眼前的不同反应及由此引起的强弱盛衰的不同命运,则昭示了工业革命是挑战也是机遇、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深刻而朴素的真理。这必将给爱国主义、世界观、人生理想等思想教育内容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和切实的说服力。这些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扣住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评价人物、认识历史的能力。

二、理清主线,建构体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系统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的把握离不开记忆,但记忆并不即是死记硬背,透彻的理解是记忆和把握知识的前提。所以,要培养能力,就必须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独木桥引上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道,并抓住理解的本质——认识和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由此加深认识以形成知识的体系,进而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教材内容看来是支离破碎的,只不过按时间顺序进行了编排,这种误识无疑是学习的最大障碍。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编一张知识的“网”。首先,在章节内部理出清晰的“目”,这是教学常规最基本的要求,但在高一新教材处理上,由于容量大、要求高、重理性,所以务求因果关系明了、逻辑联系清楚、概括精炼、重点突出,最忌平均用力,照本宣科,盲目拓展。

其次,给章节一个准确的“定位”,即阐释清楚每一个章节在教材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如《世界近代现代史》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旧教材没有这一章,新教材把它作为近代史的序幕和资本主义的前奏,其本质内容是以生产力的进步带来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手工工场,然后在政治、思想、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引起连锁反应,展现了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转折关头的风采。这样的定位,给了学生一个把握历史、掌握知识的很好的高度和空间。

其三,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纲举目张”,纲”就是教材的主线。如新编《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一至四章,展示了资本主义从破土而出到茁壮成长,到壮大的“四部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16世纪前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17~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自由资本主义历程(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这样的揭示犹如登高鸟瞰,让学生克服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历史的脉络清晰可见,历史的规律了然于心。

三、随机练习,点化提高——“身无彩凤双飞冀,心有灵犀一点通”。

“君子动口不动手”是高中生学文科尤其是学历史的普遍现象,而在今天高考命题围绕思维能力考查的中心,形式和内容越来越成熟并与其他学科完全接轨的情况下,没有一个能力的经常练习、长期积累的过程,只在高三集中练习、短促突出,犹如暴雨过后湿地皮,必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所以在高考诸科中,历史的有效分最低,师生们对历史高考命题意见最大,这除了与命题有关之外,主要的原因在于历史教学在上高中以前,甚至在高三以前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规范的、科学的学习和训练,存在一个巨大的断层。高一年级课时少、任务重,大型的、集中的训练是不适宜的,也是超越学情的,训练必须立足于教材、渗透于教学、穿插在课堂上。

一是不忽视课后练习题,虽然都是基础题,但都涉及教材的重点内容、主要内容,要结合在讲授中,以题为目,边讲边练。

二是教材上的思考题,有一定的难度,但以教材为依据,培养思维能力,是课堂训练的重点,在讲授上随机训练,即练即答,注重材料解析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理论分析和解决题目能力的培养,做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不拔高、不游离,在点化中领悟,在积累中提高。

三是教师亲身精选精编系列习题,最好一节一练,主客观题型都有,知识覆盖面宽,能力层次全,数量适当。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及时消化所学知识,也便于学生提高认识题目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处理好每一堂课,保证留下5~10分钟让学生随堂做,趁热打铁,当堂抽查,天天坚持,积零为整,高一阶段必将为高二、高三进一步的能力培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高一历史常用学习方法

第一阶段:是熟悉的过程,先了解课本上面的知识,通过高中历史教师的讲解,进一步的懂得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或许你会有一些不明白的地方,不要着急,在第一阶段中你能了解大概的基础知识就可以了,对于那些问题,我们会放在后面讲解方法的。

第二阶段:是熟记的过程,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面,我们应该运用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去熟记这些知识,能够熟到当我们闭上眼睛以后。历史知识像电影般的出现在我们的头脑之中,仿佛像一段故事一样,连贯且连续。

第三阶段:是知识应用的过程,课本上面的知识我们都已经熟记后,在应用阶段就会变得十分轻松,一些简单的高中历史体型能够准确的给出答案。而面对一些高难度的问题时,我们也会有一些思路在脑中,即使不是最准确的答案,也已经能够十分的靠近了。

第四阶段:是知识反复学习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当中,把之前所遇到的问题统统的归纳到一起。能自己解决的就尽快的自己去消化它,如遇到不懂的难题应当去问老师及同学,争取最短的时间去理解它。在这个过程当中,不要忘记去重温一遍知识,因为所有的解题工具都是源于基础知识的。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策略

1、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5、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正确的东西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6、对比记忆法:在记忆相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两种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

17、归类记忆法:把要记忆的内容列出提纲,分门别类整理归纳,然后进行记忆。

18、重点记忆法:记住整个内容中的公式、定理、结论、基本概念、重要句子等重点,作为记忆的“链条”来联系全部内容。

19、理解记忆法:只有深刻理解了的知识才能牢固地记住它。

20、推理记忆法:利用一事物引出接近的事物或引出有因果关系的事物来记忆。

21、网络记忆法:如能把所学的各知识点连成线,组成面,编成网的话,那么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清晰可见了。

高一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1、搜集史料

搜集史料,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的内容。对于史料的搜集,首先要留意图书馆及身边可获取的历史文献和历史遗存。历史文献记录的史料是极其丰富的,按信息被加工的程度通常将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论文、期刊、手稿、记录、表册、典籍、档案等资料,比如中国的《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以及希腊的《历史》、罗马的《罗马史》都保留了大量了的历史资料。二次文献包括书目、索引、文献等,可帮助我们快速、高效的搜集史料。三次文献主要是一些综述和述评类的文献,能使我们大致了解到某一专题的总体研究情况。历史遗存大体上有遗址和遗物、口头传说与民族习俗等。考古工作者就是通过对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发展与研究,发现许多在文献史籍中未曾谋面的宝贵材料,进一步复原了古代历史的面貌,使我们了解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甚至人体体质及族属等等情况。

其次要学会善用网络资源。就信息资料而言,因特网是近来飞速发展、跨越时空的大型全球“信息资料库”,上网搜集历史资料可以获得无穷无尽的信息。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史料的真伪、作者、时间、地点和用途的鉴别,也是收集史料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鉴别史料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标准。根据现有的材料能够确定真伪的就应该确定下来,不能确定的就应该保留下来继续研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无中生有,断章取义,牵强附会。

2、形成史识

正确的史识的形成首先要依赖于运用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历史研究的认识工具,是我们接近和认识历史客体的桥梁。具体地说,它是指搜集、整理、运用和分析史料,并从中发现其内在联系,找出其本质属性,探寻其发展规律的方法。根据历史研究的实际情况和不同层次,我们把历史研究的方法,大体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唯物史观的确立。唯物史观既是指导历史研究的世界观,又是进行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方法。它要求我们在研究历史时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在观察客观历史发展进程各因素相互时,归根结底要用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同时也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②一切从事实出发,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分析历史现象,探求内在联系,找出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按历史的本质和规律,按历史本来的面貌来认识和研究历史。

(2)运用历史辩证法。历史辨证法与唯物史观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其承认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因此,在具体运用历史辨证法时,要坚持发展的、联系的和具体分析的观点。运用唯物史观和历史辨证法,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评价。

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观点。

①具体分析的观点:要将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环境中去分析,因为一个人的活动,是受其所处的时代及具体的客观条件制约的,不进行具体的历史分析,就不能对历史人物做出准确的、客观的评价。例如,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领导人物进行评价,如克伦威尔、罗伯斯庇尔、拿破仑、华盛顿,就要把他们放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中进行分析,这个时代条件就是资产阶级代替封建主义,这是当时世界进步的历史潮流,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这样分析,这些历史人物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就表现出来了。

②全面分析的观点:即用全面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某些历史人物的活动,不仅仅局限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而往往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所以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有全面的观点,对历史人物作多方面的评价。

③阶级分析的观点:即用阶级的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代表一定的阶级,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适当地从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入手,可以在本质上认识历史人物,并清楚地表明了一个人所持有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

④发展分析的观点:即用发展的来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过程之中。历史人物受到社会环境和人生阅历等影响,他的思想和行为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分析评价历史人物时,还要注意防止“英雄史观”、个人崇拜错误倾向,要正确估计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个人如果能够顺应历史潮流,便会起到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相反则会阻碍历史的发展。

历史事件的评价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①了解时代背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许多阶段或时期。由于历史时期或阶段的不同,历史事件发生的条件也就不同,而历史事件自身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同。只有紧紧把握住历史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才能从宏观上整体上予以正确的分析。

②分析原因和性质。历史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因此,只有从根源入手,才能真正搞清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性质。

③把握全部过程。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各种矛盾运动的结果,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不仅要分析与其相关的所有矛盾运动,还必须分析这些矛盾运动的整体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事件作出全面、中肯的评价。

④考察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凡是历史事件,不管其内容、性质如何,都会对历史的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注意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正确评价历史事件不可或缺的一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