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小学学习方法内容页

小学语文改句子的方法有哪些

2023-04-19 20:15:01小学学习方法

近年来,为了加强学生的语音运用能力,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考试中都涉及辨析是否有语病和病句修改两个方面。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改句子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改句子的方法

一、逻辑分析法

有的病句可能没有语法毛病,但却不合乎情理,如果我们用逻辑分析法,从概念的使用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判断、推理是否合乎逻辑等方面去思考,问题也许会迎刃而解。语意重复、不合情理的病句,都可以用此方法辨析或修改。

例如,“三年来的‘旅游兴市’竟成为今天发展核电的障碍,这可能是地方政府当初始料未及的。”此句就是一种重复句,“当初”与“始料”中的“始”语义重复。“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在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用逻辑分析法,分析分析就会发现,句子中的“预支”已有提前的意思,前面再说“提前”,就属于重复啰嗦了。再如,“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通读一下整个句子,发现句子不合逻辑。为什么呢?你看,时间状语“工作之余”误用,不是在工作之余才有这样的爱好;另外“很好的”和“美妙”语意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二、语法分析法

对句子作语法分析,可先提取出主干,检验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没毛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修饰语内部是否有毛病。例如,“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句中的“改善”缺宾语,应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才无残缺。“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这个句子就残缺了宾语,“具有”后缺宾语,应在“胃肠病”后加“功效”等词语。

三、对照类比法

所谓对照,是指遇到定语、状语较多的复杂单句时,可以对照多层定语和状语的一般次序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符合规则的是正确的;反之,则可能有问题。所谓类比,是指仿造一个结构类似的句子同原句作比较,如果仿写的句子有问题,可以说明原句也不正确,例如,“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此句中的“看了十天的报纸”,就是由于定语“十天的”会产生歧义而错误。到底是十天都在看报纸呢?还是一天看了十天所发行的报纸呢?是有几种理解的。可以模仿造些句子试试,“吃了十天的饭”“做了十天的事”等等去类比判断。

四、关联词语检验法

关联词往往成对使用。如果上下文的关联词不配套,句子也会出现语病,这种方法主要用来检查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联合国设立‘国际家庭日’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各国政府和民众更加关注家庭问题,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促进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个句子就是因为关联词(介词)缺少而导致的错误。仔细读读,“提高”一词后面的关联词(介词)缺失了,应该把“提高家庭问题的警觉性”改为“提高对家庭问题的警觉性”才正确通顺。

五、语感审读法

辨析病句,可以依靠语感,从语感上察觉出语病。一般说来,按习惯的说法觉得别扭的地方,常常是有语病的地方。例如,“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瞬间,无论是参与登顶的勇士,还是全世界观看这一壮举的人们,无不毫无例外地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用语感审读法一读,就很显然,句中的“无不毫无例外”属于重复累赘。“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这个句子中的“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重复的地方。

2

小学语文句子排序方法

第一步,认真阅读材料,明确体裁和中心。

做句子排序题,首先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体裁,把握语段特点。其次,明确材料的中心。思考语段是围绕什么中心展开的。抓住了中心,就抓住了要害。中心句常在段首,有时在段尾,极少在中间。然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心句”或“总领句”来确定首句或尾句。对于描写性语段,一般要从描写对象、描写内容、描写角度、描写顺序、事物特点、段落结构等方面入手。

第二步,理清思路。

不同体裁的,思路也会有所不同: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或事情的发展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为顺序;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理清思路,有利于从整体上理顺句序。一段写景的顺序由观察的角度决定,是俯视、仰视、平视,是从远到近,还是从上到下,是移步换景还是定点观察。写景的句子常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常采用整散结合的句式,讲究押韵、平仄、对称。

第三步,抓语言标志,把握句子间的逻辑关系。

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而这些关系往往体现在一些语言标志上。①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②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与此同时”“与此相反”“反过来说”,表示相反、相对关系,中间不可插入别的词语;“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不可倒置;“过去”“现在”与“将来”,表示时间先后;“总之”“综上所述”“由此看来”,表示要提出结论;“诸如此类”,表示综合……③有指代意义的词语。有指代意义的词语往往紧跟在所指代的内容后面。④句子之间的过渡、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⑤陈述对象前后一致。抓住这些语言标志,可以把握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

在给句子排顺序感到比较困难时,我们还可以先将意思上有紧密联系的句子组合成句子“单元”,化零为整;然后按照这段话的思路和层次把句子“单元”进行组接整合,从而完成排序。

第四步,联读语感检验。

在完成前面三步之后,将初步排成的段落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感觉不对的地方,如果有,给予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

例1:比较分辨下列这组句子不同的说话重点,选出与两句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

①我走进会场,正中悬挂着大红横幅,两侧缀着金黄的流苏,四壁张贴着,_______。

②我走进会场,大红横幅挂在正中,金黄的流苏缀在两侧,标语张贴在四壁,_______。

a、会场布置得相当大方

b、会议即将开始

c、会议刚刚开始

d、布置会场的工作做得细致周到

A、 ① a ② b B、 ① c ② d

C、 ① a ② d D、 ① b ② d

解析:b、c 两项均属于时间方面的内容,与会场布置无关。将题干中的两句紧缩一下,①句说的是“什么位置挂(缀、贴)着什么东西”,句尾指的是实物;②句说的是“什么东西挂(缀、贴)在什么位置”,句尾指的是位置。①句强调挂(缀、贴)的是“横幅”“流苏”“标语”一类的一般饰物,而不是其他什么奢华物品,自然只能a与之衔接;②句强调这些东西分别挂(缀、贴)在什么位置都是经过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而不是随意安上去的,与之衔接自然的就只能是d 了。

答案: C 。

例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______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 ③①④② B、 ④③①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④①③

解析:这是一个记叙文语段,只要找到记叙的线索,给语段排序并不难。这段描写大门通向公园深处的芙蓉花,文段以“望”和“我”的行踪为线索。①句就是首句,通过“望”展示出所描写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我”所看到的远景。接下来应该是第③句,它就是“我”从远处所看到的景物。随后应该是第②句,因为“我”的行踪已经不是远望,而是已经置身花丛,是从近处、身边看到的景物,所以描写也就成了“特写”,对“大红芙蓉”做详尽独特的描写。最后是第④句,描写了秋阳下的“醉芙蓉”。有了前面的远望和近看,才有了后面的“饱尝”,才引发一系列的联想。

答案:C。

3小学语文句子转换方法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的转换

对于句子来说,小学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对于句子的主、谓、宾、定、状、补这些句子成分来说,他们不甚熟悉,从而使得句子转换对他们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句式转换其实并不复杂,从句式转换来说,“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不过是主动性与被动性之间的关系;从句子的语法来讲,不过是主语与谓语关系的一个互换,这也在具体的题型之中表现为以下两个类型:

(一)“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的互换,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尤其是句式转换之间最常见的一种表现,不仅在小学语文的练习之中,而且在小学语文的考试之中,也是极为常见的题型之一,例如:

“小白兔把山上的草给吃了。”与“草被山上的小白兔给吃了。”

这种题目,不论是在练习中,还是在考试之中,都会在题目中间明确地标出来,因而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即使是对小学生来说,只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多多练习就可以了。

(二)把一个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一个完整的句子,是不能没有主谓宾的,因而这也就能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别改成两种句子,那就是“把”字句与“被”字句,而这也是在考试与练习中较为常见的,是小学语文考试题目之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例如:

“春天到了,春风吹绿了山上的小草。”这里没有明显的主语与谓语,因此相对较难改变,尤其是对于没有学习语法的小学生就更难了。此处的关键是将其中的一个作为主语,另外一个作为宾语,这样的话,就可以了,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注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好了,可以改“把”字句为:“春天到了,春风把山上的小草给吹绿了。”可以改“被”字句为:“春天到了,山上的小草被春风给吹绿了。”

二、直述句与转述句之间的互换

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直述句与转述句之间的转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种句子之间的转换,从表现上来说,首先是符号的变化,将引号与冒号变成逗号,其次是代词的变化,因为语境有所转变,从而使得代词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直述句与转述句之间的转换在题型中具体来说,表现为三种:

(一)从转述的主体来说

从转述的主体(转述的那个人)与转述的客体(被转述的那个人)这个角度来说,至少可以表现为两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即第一个人所说的话,由第二个人转给第三个人听,例如:

爷爷对我说:“还没有解放的时候,我背着父母跑去延安找红军。”这个句子可以改成:爷爷对我说,还没有解放的时候,他瞒着父母跑去延安找红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这种句子之间的转换,一定要注意交代,有一个隐含的听的人。

2、第三个人转述,即第一个人对第二个人说的话,由第三个人转述到第四个人听,例如:

小红对小明说:“我的作业你帮我交了吧。”这个句子在这种情况之下,可以改为:小红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让小明帮忙交了吧。在这种题型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注意代词之间的转换,不能再是以前的代词,而且要注意代词之间的关系,谁说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其错误的出现。

(二)从转述的客体来说

从转述的客体(被转述的人)来说,则主要表现为三种情况:

1、直述句在前面,例如:爸爸说:“我明天早上八点要上班。”这句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为:爸爸说,他明天早上八点要上班。这种转述是第二人转述为第三个人。

2、直述句提示语在中间,例如:“小的们,”孙悟空说,“咱们操练起来。”这句话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改为:孙悟空说,小的们,你们操练起来。或者:小的们,你们操练起来。孙悟空说。在这种情况下,也要注意代词的转换,如果代词错了,那么也就会导致逻辑紊乱,这是小学生经常会犯的错误。

除此之外,还有提示语在后面,这里笔者不再啰唆了,与上文表述一样,关键在于代词的转变,当然事实上,也可以从代词转换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不过本质来说都是一样。

三、陈述句与双重否定的转换

陈述句的转化,主要是陈述句与反问句之间的转换,这也是极为常见的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句式转换,例如:猫的性格实在是有些古怪。这个句子可以转换为:猫的性格难道不有些古怪吗?其中要在句子中加上一个表反问的词“难道”,还要在结尾处加上“吗”及“问号”,对小学生来说,都有太大的难度。其次是双重否定与陈述句之间的转换,其中关键在于否定词的去除,而不改变其意义,例如:春天到了,花不能不被春风暖绿。而这个句子,可以改成:春天到了,花被春风暖绿。

4小学语文句子训练的方法

一、小学低年级句子的训练

在低年级句子训练中,是重要的方式。通常,我们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含有这个词的句子,然后这个词的意思,最后用这个词说一句话。比如:“许多”。有个学生说:“我看见旁边有许多鲜花。”原来学生在模仿课文:“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石子。”老师可引导学生这样训练:“上文说到了,在什么旁边?”“瓶子”。“那,你在什么旁边,看到有许多鲜花?”“校门旁边。”“好,从头说,把‘校门’加进去!”“我看见校门旁边有许多鲜花。”这样的训练体现了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时候,要指引思维的途径方法,鼓励独立思考。就句子而言,最突出的是长句子的高频出现。长句子的高频出现是发展语言、发展儿童思维的需要。对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1、朗读感知。有注音的课文,老师不必领读全文,可先让学生小声试读。以自然段为单位,读的声音以自己能听见为准,不宜大声朗读,以免互相干扰。

2、理解回答。请同学们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对于巩固句子概念、建立自然段概念有好处。接下来再思考每句话是什么意思。“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先找这句话写的是“谁”,再看写“谁”在“干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理解并表达出来“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实是缩句的训练,训练学生抓住句子的主干,构建句子的概念。

3、感情朗读。重点训练长句子中间的停顿。这是对词语连续的发展。一开始老师教给画长句子中停顿的铅笔竖线:“动物园新来了|几只|小企鹅。”“大家|向小光投来|责备的目光。”还要强调长句子中的重音:“它们披着·黑衣服,挺着·白胸脯、·圆滚滚的身子,·张着一对翅膀,·傻乎乎地站在那里,·真有趣!”逐渐引导学生自己试着确定句子的停顿和重音。一篇课文只示范一两个自然段,其余留给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还有,根据内容确定音量和语调适度的变化。

4、听写与抄写。听写有训练学生写字、记忆的作用,尤其是按标点符号停顿来念,让学生听写,并写出标点符号,这种训练对学生理解、记忆句子更有好处。听写和朗读是“逆运算”,有利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可是,这种简便易行的训练手段竟让问问答答给挤没了。课文中的重点句、中心句都要进行听写练习。

5、造句。除了一年级那些造句形式,二年级还可以用一个词让学生分别造叙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如用“互相”造句:“我们同学要互相帮助。”“我们不是一班的同学就不应该互相帮助吗?”“这次劳动成绩这么大,真是互相帮助的结果呀!”还可以把要用的词写在说话的内容里。如“王老师告诉我们:‘大扫除时,同学们互相照顾点。’”还可以先组词,练习词语搭配,如互相追赶、互习、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比赛、互相谈论等,然后再用词组造句。

二、高年级句子的训练

下面来谈谈小学高年级的句子训练问题。在句子训练中,按要求写句子,是小学语文高段中的重点与难点,下面就谈谈这一问题。

1、肯定句与否定句的变换。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非常简单,直接在表示肯定的词语前加否定词即可。双重否定句不仅可以表达肯定的意思,而且,其肯定的语气较原来更加强烈。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就是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而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虽然反问句是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但其句子本身就包含着答案,是不需要回答的。反问句的感情色彩比较强烈,朗读时语调较高。

3、仿写句子。仿写,就是将已有的生动优美、含义深刻的语段作为例句,要求学生仿照已有的句子的句式、修辞方式、情感等,用指定的(也有不指定的)词语造出新的独立的句子来。

4、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5、扩句和缩句。扩句就是给句子添枝加叶,即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扩句的基本步骤为:要先找出句子的主干词语,在句子的主干词语前添加合适的修饰、限制词语。还可以抓住句子的主干词语,自己提一些问题,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缩句就是给句子去掉枝叶,即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