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
“他远远望着挂在那里的白色小身影,又垂目俯视横尸在钟楼下的主教,泣不成声:”天啊!这就是我所爱过的一切!‘“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和政治家维克多·雨果的著作《巴黎圣母院》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它艺术地再现了400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
小说塑造了几个形象鲜明的主人公。吉卜赛少女爱斯美拉达与钟楼怪人卡西莫多是真善美的化身。而主教弗罗洛、军官弗比斯却拥有着残酷、空虚甚至变态的灵魂。在语言的渲染下,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强烈!
走入《巴黎圣母院》,就仿佛走入一个梦幻的世界——选举愚人王的狂欢节,奇迹宫丐帮的夜生活,落魄诗人格朗古瓦的摔罐成亲,聋子法官开庭制造冤案,钟楼怪人飞身救美女,刑场上母女相认又死别,卡西莫多的复仇又殉情……这一切的一切让我感到爱恨情仇是如此轰轰烈烈!
不过,这本书不叫《美与丑》、不叫《善与恶》,而叫作《巴黎圣母院》。因为她既古老又年轻,既突兀又神秘,她是卡西莫多的摇篮,又是弗罗洛策划阴谋的巢穴;她是爱斯美拉达的避难所,又是丐帮口口声声要攻打的魔窟,也是让灵魂平安的圣堂,又是捉弄万众命运的宫殿;她给了卡西莫多善良的灵魂,又在这里亲手将他毁灭……我敬畏她,我热爱她,我惧怕她,我憎恨她!她的灵魂,究竟是善还是恶?
茫然中,一阵清风从没关严的窗子飘然吹进房间,掀动了桌上《巴黎圣母院》的书页,吹落了我当作书签的小小枫叶。枫叶在空中舞着,在我眼前幻化成了一个少女翩翩起舞的曼妙舞姿。
爱斯美拉达,书中最美的精灵。当她在街头欢乐地跳着舞时,知不知道有两个人将硬生生闯进她的生命?一个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当他看到她的舞姿时,他那被禁欲主义压抑已久的情感突然迸发,疯狂地爱上了她。他的爱是卑贱的,他不择一切手段想要占有她,而无法得到时则会狞笑着毁灭她!另一个是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对爱斯美拉达产生的是有如对天使的爱慕。他的相貌其丑无比,但是心灵却像婴孩一般的纯洁与高尚,他尽心尽力地保护她、敬慕她。他的爱是高尚的,具有着人道与自我牺牲、奉献的特点,这也导致了他在爱斯美拉达葬后,抱着她的尸体殉情而死,在天堂仍守护着她,永不分离。
坏人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好人也斗不过宿命撒手归西,雨果先生在他创造的世界里让正义与邪恶同归于尽,一切的一切,只因他心中唯美的、用死来衬托的浪漫主义。
“天啊!这就是我所爱过的一切!”卡西莫多的哀叹震动着我的耳膜。爱,这就是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论爱把人带入天堂还是地狱,无论爱给人带来欢乐还是痛苦,我只知道卡西莫多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爱斯美拉达而又给她光辉灿烂的自由,我只知道卡西莫多没有爱无法苟且偷生;我只知道爱使人的心灵不会被绝望的冬天冰封;我只知道爱是惟一强大而持久的力量;我只知道我相信爱。
枫叶终于飘落到地上,我轻轻地捡起它,不小心碰到桌角,它轻轻地破碎了,从我指尖滑落。我微笑着叹了口气,美丽而脆弱的小生命啊,对不起。不过我刚才把你夹在爱斯美拉达跳舞的那一页,感受过如引强烈对生命热爱的心跳,你也死而无憾。
我一直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丑的人,只有丑陋的人。
篇二: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首先一组人物形象是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强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选择徇情这一悲剧结局。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但是他与卡西莫多的爱却有着天壤之别,弗罗洛披着神职人员的神圣光环,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充满了邪恶的毁灭欲,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扭曲的灵魂。另两个特色人物,一个是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一包烂瓤的弗比斯队长——一个粗野、浅薄的花花公子,他以极其恶劣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痴情的爱斯梅拉达;另一个人是落魄诗人格郎古沃,一个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家伙,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抛弃尊严、抛弃责任,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同样充满了鄙夷和嘲讽。
这篇小说不仅从人道主义揭露了当时黑暗社会的本质,更告诉我们很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首先,一个人的外表并不决定一切。内心才扮演着比外表更重要的角色。人不能过分追逐外表美,心灵的纯洁真诚才是我们一生需要具备的。同样,衡量一个人也要从他的内在品质出发,不能以貌取人。因为丑陋的外表下,可能藏着一颗火热纯真的心灵。
篇三: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一直想要读读雨果,记得第一次遇见雨果是在高中的语文教科书上(印象中),自己虽然初中和高中时候也会阅读一些课外书,不过仅仅是欣赏书中内容本身,而不太会去关注作者。出于时间的考虑,就想挑几本雨果先生的代表作看看,耳熟能详的当然是有,不过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了。最后还是决定了阅读《巴黎圣母院》,再续高中时候课本里的前缘。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具有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的现实主义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王朝统治下的马黎为背景,以不同寻常的紧张情节,夸张的人物形象,描写了善良的无辜者在中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这是官方的表述,而对于我而言,似乎这些巨著里面,都可以从一本书里面看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像玻璃镇纸一样,从里面看,看到的不会只有里面的装饰物,而是它周围的许多事物。引用原文的话“量一量足趾,也就等于量了巨人的全身”。
此书吸引我的地方很多。
从文学创作上来说,本书开篇对许多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人物众多,而且涉及的方面非常之多,无论是衣着、言谈、行为举止、社会地位、处世态度、神态还是心理描写,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代表性。初读,会有那种眩晕的感觉,就好像是天空,也好像是个菜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形形色色的人物包罗其中,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并且在描述当中穿插大量古希腊神话的运用,使得的广度慢慢伸展(最后又将笔头指向几位主人公,张弛之间,使文章具有张力和活力,似乎就像是文字自己在叙述着那些,在抨击着那个时代,那些专制,而不是出于作者的指引)。在手法上,运用丰富的修辞,例如在描述爱丝美拉达出场的时候对她的描述:“娇小玲珑的纤足,曼妙秀美的身形,绰约多姿的体态”,在描写本身上似乎就已经带上了那么些纯美,以排比的形式表现出来,似乎又怕读者无法发现这就是美得化身一般。还有对建筑的描述,宏大而细致,透过一个个视角,渐渐地一个教堂、一个街道甚至于最后整个巴黎城都尽收眼底。如果还是不能想象出来的话,那就想象一下吧,置身于一个玻璃花房,从这个花房去看周围的世界,无论是哪个视角,你都可以透过这小小的花房看到外面的大千世界。
此书本身就是一个玻璃镇纸,而在这玻璃镇纸之中还有另一个更小的玻璃镇纸,层层放大。暂时停留在这第一层上面,我看到的是各种建筑艺术,和雨果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的博学,以巴黎圣母院为基底,将各种建筑艺术都讲述了出来,从公元几世纪的时候到十几世纪的建筑艺术的历程,当然在雨果先生看来,“一座建筑物,就是一部书”,一座建筑也就可以是一部历史了。“这座令人景仰的丰碑,每一侧面、每块石头,都不仅是我国历史的一页,而且是科学和艺术史的一页。”——巴黎圣母院。而巴黎的各种教院本身就显示出了历史的进程——“然而,这三带的边缘又相互混合渗透,就像太阳光谱的各种颜色那样.由此产生了复合式建筑物合格,产生了过渡性的.有细微差别的建筑物.其中有一座,脚是罗曼式的,身是哥特式的,头是希腊-罗马式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用了六百年时间才建成.这种变化是罕见的.埃唐普城堡的主塔便是一个例子.但是两种更常见的生成带结合的建筑物.那就是巴黎圣母院,尖拱建筑物,但从其早期那些柱子来说,深深根植于罗曼带,圣德尼教堂的正门和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的中殿也都如此。从小塔向纳勒塔远望,只见长长一带房舍,雕梁画栋,彩色玻璃窗户,层层叠叠,突出在石路上方;还可以看见一溜市民房舍的墙壁,曲折绵延,望不到尽头,常常被一个街口所切断,也不时被一幢石墙大楼的正面或侧面所切割;大楼四平八稳,连同庭院和花园,厢房和主体,夹在那一个接一个紧挨着的狭窄民舍当中,犹如一个领主老爷夹在一大堆平民百姓中间。沿河街道上有五。六座这样的大厦,如与贝尔纳丹修道院共用小塔旁边大院墙的洛林公馆,又如纳勒公馆,其主塔正好是巴黎的标界,那黑色三角形的尖形屋顶一年当中有三个月把血红的夕阳遮住了一角。”在建筑艺术的统治时代,伟大的诗篇虽然寥寥无几,却有如雄伟的建筑,这倒是千真万确的。印度的毗耶娑冗长繁杂,风格奇异,难以识透,就如一座巨塔一般,埃及东部的诗歌,好比建筑物一样,线条雄伟又稳重;古希腊的诗歌,平稳,安谧,瑰丽。欧洲的诗歌,拥有天主教的威严,民众的朴实,一个复兴时代的那种丰富多采和欣欣向荣。《圣经》好像金字塔,《伊利亚德》好像巴特农神庙,荷马好像菲狄亚斯。十三世纪,但丁成为最后一座罗曼式教堂;十六世纪,莎士比亚是最后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建筑的遭遇体现的就是人的遭遇吧,从建筑身上看到的各种艺术的混杂,或许就是为了说明当时政治权利的分散混杂“处处打着宗教和军国主义的烙印”,而人们也就像那些建筑一样了,千疮百孔,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这就是更广的一层。“中世纪艺术的遭遇,在各国大抵如此,在法国尤甚。看它的废墟,能辨识出三种破坏,都不同程度地深深损害了这种艺术:一是时间,它在不知不觉中没随处弄出豁口裂缝,剥蚀这种艺术的表面;二是政治和宗教革命,他们从本质上说是盲目而狂暴的,凶猛地冲击中世纪艺术,撕破它那饰满雕塑和镂刻的丰艳的装束;三是时髦风尚,越来越怪诞,越来越丑陋,从文艺复兴时期种.种杂乱无章和富丽堂皇的风尚开始,层出不穷,导致建筑艺术的衰落.时髦风尚的破坏,比起革命尤甚.各种时兴式样,肆无忌惮地对这建筑的艺术进行阉割,攻击它的骨架,砍的砍,削的削,瓦解的瓦解,从形式到象征,从逻辑直至美貌,活生生的整座建筑物只有任其肢解了.而且,花样翻新,经常一改再改,这至少是时间和革命所未曾有过的奢望.时之所尚,甚至打着风雅情趣的旗号招摇过市,厚颜无耻地在峨特艺术的伤口上敷以时髦一时实则庸俗不堪的各种玩艺儿,饰以大理石饰带.金属流苏,装饰显得形形色色,卵形的,涡形的,螺旋形的,各种各样的帷幔.花彩.流苏.石刻火焰.铜制云霞.胖乎乎的小爱神.圆滚滚的小天使,总之,真正的麻疯病!它先是开始吞噬卡特琳.德.梅迪奇斯小祈祷室的美丽容颜,两百年后,又在杜巴里夫人小客厅里肆虐,使其在经受折磨和痛苦之后,建筑艺术终于咽气了.。”
这样的结局,似乎也和卡西莫多和爱丝美拉达的遭遇相互联系起来了。当卡西莫多被拉上耻辱柱的时候,是艾丝美拉达的善意和勇敢,拯救了卡西莫多内心里对世界的最后一丝希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几滴水换来的就是对于生命的珍视与愿意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然后命运使然,艾丝美拉达被推上了绞刑架,是卡西莫多救出了她,并且将之藏在圣母院中,悉心照料。然而最终,生命之路,就算为此而曲折了,终点却也还是一样,艾丝美拉达还是被推上了绞刑架,并且在上面咽了气。他们的抗争,和那些建筑艺术的抗争又是何等相似!
篇四: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在寒假期间我看了《巴黎圣母院》这是一本由法国著名大作家雨果写的。
巴黎圣母院名气这么大一半的功劳应当属于维克托`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雨果偏爱宏伟和壮丽巴黎圣母院又恰恰是一座巍峨壮美的建筑两者自然一拍即合。
有了这部小说巴黎圣母院在市中心岛上婷婷玉立仪态万千不仅多了几份风采还增添了一颗灵魂。
1831年《巴黎圣母院》一出版这座大教堂和着部小说连结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
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赛姑娘爱丽丝美拉达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钟人卡西魔多则远远的望着这美好的一对;还有一副目光追随着姑娘那是从密修室小窗里射出来的是凶狠的米修室则坐着幽灵似的主教代理;教堂门前的广场上跑过一匹高头大马那长卫队长不理睬吉卜赛姑娘的呼唤向站在阳台上的一位姑娘致敬。广场上出现一片火把丐帮男女老少为救小妹子爱丽丝达开始攻打圣母院;可是卡西魔多却挺身出来保卫吉卜赛姑娘从教堂上投下梁木石块还熔化了铅水倾泻下来;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的恶魔怪似乎都活了纷纷助战``````
雨果把文中的巴黎圣母院的场面写地十分辉煌。
听说在给雨果进行国葬的时候卡西魔多似乎又回到钟楼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格外哀婉同民众的“雨果万岁”的呼声汇成奇妙的哀乐。一声声的钟鸣所表达的何止是沉痛还隐隐含有遗憾。巴黎圣母院望着雨果的柩车始向塞纳河南岸安葬到先贤寺她心中何尝不在想:“雨果啊雨果葬在先贤寺固然是一种殊荣但是你在我这里长眠才真正死得其所!”
篇五:巴黎圣母院读书笔记
巴黎圣母院是我们课本要求的必读名著,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写读后感的心态去读这本书,可渐渐的,我却被这本书的内容给深深的吸引了。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着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光怪陆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了一群性格鲜明生动、极富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以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和悲剧命运剖析了丰富复杂的人性世界。
尤其是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陨灭。而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得不掺一丝杂质的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试图使她远离一切伤害。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强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选择徇情这一悲剧结局。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巨大反差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的天性,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天性的照耀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皆露出了卑劣的本质。
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但是他与卡西莫多的爱却有着天壤之别,弗罗洛披着神职人员的神圣光环,道貌岸然,内心却因冲突无法自拔,直至灵魂扭曲、充满了邪恶的毁灭欲,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扭曲的灵魂。
看完《巴黎圣母院》后,我感受到了人的外貌,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重要,如果因为因为一个人的外貌而看轻了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心里一定是丑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