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
(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做出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3)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知道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过程与方法
(1)可引导学生制作孙中山的大事年表,加强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了解。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孙中山的历史题材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合课文中的“学思之窗”及“探究学习总结”中的史料,设计合适的讨论主题,探讨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学习他的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
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从正规的意义上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年冬,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他后来回忆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3.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
导思想。
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民报o发刊词》
材料二 似乎欧关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不仅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是在较为完整的意义上,揭示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主题。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篇2)
学生带入三民主义的话题
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孙中山由改良走向革命道路的历程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通过角色
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导课
有一句话现在非常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诗和远方代表什么吗?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孙中山的诗和远方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一段《走向共和》中孙中山演讲的视频
教师:这段视频来自拍摄于2003年的《走向共和》,视频中中山先生所说的服装是中山装,是孙中山按照共和国的理念设计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孙中山创立了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16课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孙中山其人
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简介
教师:提起孙中山,那可以说是路人皆知,他是东方最著名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对中国来讲,无论被尊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还是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连同他的家世、性格、穿着举止甚至是爱情,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景仰和颂扬的传奇。
为什么(背景)
设问: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
幻灯片展示 《时局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图片
问:这些图片说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因是什么?
①政治根源: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材料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问:材料说明了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②经济和阶级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幻灯片展示图片 邹容和《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猛回头》
问:1900年中国思想界有什么新的变化?
③思想根源: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幻灯片展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
1894年上书李鸿章。(改良→革命)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一扮演孙中山,学生二扮演盛宣怀,学生三扮演李鸿章)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