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教学资料主题班会内容页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2023-03-10 18:46:03主题班会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板书)。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课堂设计、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与出处:《我国的政党制度》是高一年级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的内容。本课题属于政治中的政治生活。本课题主要讲了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理念。本课题的学习主要是为了说明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度打下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爱党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的政党关系,了解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基本方针、根本活动准则和重要机构;理解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对比及归纳能力,自主生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明确我国实行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它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促使学生拥护这一制度,增强维护、巩固这一制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我国政党制度的定义、功能、作用。这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2、难点: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

二、说教法

高中一年级学生在情感体验上比较强烈,思维逻辑性较强,对于知识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是情感易偏激。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让同学们主体性的积极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来”的课程改革精神要求,我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了这样的教法设计:

1、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引入课题和教学,是同学们对该课题产生兴趣和思维拓展,保证课堂的活跃性和趣味性。

2、合作讨论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3、问题探究法。在课堂上,抛出问题,使得同学们培养一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政治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学科。本课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们学会以下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并有所感悟,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逻辑问题的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学生们养成一种:“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方法。

四、说课堂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_:共商国是同舟共济》,问题设置:感悟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关系,说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政党制度?针对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的执政党和参政党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初读课文,逻辑分析,辅以案例,整体感知

然同学们通读课文,对只是有一个了解,然后我采用案例教学,比如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其他_党派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_党派支持共产党等案例来进行一个讲解,说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能得到其他党派的支持。

(三)重点精讲,小组讨论。“执政参政,特色鲜明”这部分内容是本框题的重点内容,我打算采用“问题引导教学法”和“小组探究学习法”,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问题探究。我设置的问题是:

a.作为参政党的_党派有哪些?他们是什么性质的政治团体?我国执政党和参政党是什么关系?

b.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特色”在哪里?(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政党制度的地位和每一项内容)讨论探究活动结束后,小组以选派代表方式回答所设问题,本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可提出异议。同学们通过探究生成的知识可能比较散乱,不完整,此时,我会适当进行点拨、强调,做及时有效的总结。

(四)辩论提升,突破难点

“适合国情,优势显著”内容,我打算采用“小组辩论学习法”。问题设置:“某次关于政党制度的讨论中,甲、乙两位同学各抒己见:同学甲:我国应该实行西方多党制,各党派相互竞争、相互制衡可以防止独断和_。同学乙:我国不应实行多党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制度也不容许实行多党制,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多党合作。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说出你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在找证据证明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加深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解和信任,从而深刻体会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自觉地树立起坚持我国这一政党制度的信念。最后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归纳总结出:中国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而要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有显著的优越性。

(五)课堂小结,温故知新。在课堂的最后做一个小结,再给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做一个逻辑性的分析,针对于基本知识点进行提问,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六)拓展延伸。让大家反思一下,如果中国不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利益是否能够得到维护。

五、说板书设计

是什么(共商国是,同舟共济)

为什么(执政参政,特色鲜明)

怎么做(适合国情,优势显著)

我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会逻辑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对我的说课做一个简短的评价。尊敬的各位评委,本堂课是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探究学习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氛围中,轻松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篇2

首先,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解决“为什么生产?”----即为了消费!在讲完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之后,第三课开始涉及消费的内容。第三课第一框讲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等知识。本框题则是从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观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第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经济生活”模块中“生活与消费”部分“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这几种消费心理,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 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能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第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 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四,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及自身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2.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影音资料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五,说学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从事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过渡)最后,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 课堂小结:(2分钟)强化认识

4. 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5. 课堂练习与布置作业:(5分钟)《学案与测评》,巩固所学。

课后再布置以“我们中学生如何做名合格的消费者?”为主题的探究小论文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篇3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那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两个教具,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举例说明法: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举例来论证所学知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30--3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11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5—10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已经在说教学过程中写好了,如黑板所示。这种大纲式的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识的结构思路及联系,更易于学生消化知识。

七、说教后反思

该堂课总体上讲得还行,把知识讲得较清楚,而且帮学生补充了较多知识点。同时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课知识。但是上课所举事例较多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缺乏_,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以后要多收集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进教学发展。

高三政治说课稿精选范文五篇相关文章: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从与人们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货币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必须高度重视。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作为教材的第一课本节内容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

第一,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来看,货币作为经济生活最基本的要素,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贯穿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始终。

第二,从教材结构来看,本节内容最为第一课是全部经济学知识的基础。也是全书的重点所在。只有让学生首先打好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和理论的基础,才可在以后的学习中融会贯通。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本课时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商品的含义; (2)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3)理解货币的本质; (4)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5)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jia chao)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2.重点。

货币的基本职能。

二、说教法

由于货币在实际生活中随处都会遇到,学生比较熟悉。而且,教材讲述采用生活实例展示,通俗易懂。为了使学生认识更深刻、更全面。根据教材特点,以及学生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贯穿"读--议--讲"的基本程式,多种教法综合运用,来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具体方法有,例证法、讲授法、讨论分析法等等启迪学生思维。

1、 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电教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多媒体素材,通过生动故事、画面,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其目的就是为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经济活动和现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用经济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对于“钱”的正确认识。

2、用讨论法,澄清认识盲点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热点"、 澄清"盲点",本课时对"如何客观对待货币"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了讨论,以端正学生对货币的正确态度。

三、说学法

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而言,一定的学习方法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表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具有对知识的学习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法:这一方法是政治课学习最基本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人民币的展示、物物交换图片的形象展示,将抽象的理论和现实生活的实例结合起来。

2、问题引导法:在本节讲课,对于每一个问题的讲述,我都一问题的形式展开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我在进行纠正和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3、读--议--讲学习法:"读"就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文段,阅读材料,领会其精神实质。"议"说是让学生对材料展开分析讨论。"讲"就是让学生尝试提出自已观点,发表自已的看法。养成自学习惯,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本节课对设计了一些思考题、议一议、想一想、讲一讲等小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材料、分析知识点,实现自学达标。

四、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拿出一沓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问同学们,“大家见过吗?”、“大家知道这个可以干什么吗?”、“那么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张薄纸就可以换其他我生活中的各种东西吗?”大家觉得神奇吗?、好的,今天我们就为大家揭开“钱”的神秘面纱吧!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师:要了解货币,我们首先从一个概念入手,那就是商品。货币是从商品交换的历史中发展而来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商品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历史。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师: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我们买东西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便宜、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用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即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2.货币的产生(板书)

师: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偶尔的物物交换。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第二阶段:扩大的物物交换。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第三阶段: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

第四阶段:货币出现。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方便。后来,金银由于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总结)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书)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

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我们通过设计一个情景解决这一问题: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 A.含义 B. 价格 C. 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 A.含义 B. 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 C. 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师:“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够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师: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

货币流通次数

(3)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垠条块→足值的铸币→不足值的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板书)

师: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jia bi)的流行。

(jiabi)有什么危害?

师:对国家而言,(jia bi)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jiabi)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jiabi)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 正确对待货币(板书)

师: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有许多人唯利是图,一切向“钱”看,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万能的,能够买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但真的拥有了金钱就拥有一切吗?

师:快乐、健康、自由、亲情、亲情、友情、幸福等,都是用金钱无法真正买来的,如果这些都需要金钱来维系,那么人活在世界上真的太悲哀了。

那是不是“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不断在引诱人们跳入邪恶的深渊,所以我们不应该拥有金钱呢?当然也不是,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金钱,有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只是这些钱必须通过你的诚实劳动依法取得。

当你有钱的时候,那能不能任意的挥霍呢?刚才已经提到了,凡事要有“度”,要用钱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师: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付款?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账业务 。

五. 电子货币(板书)

高三政治说课稿范文 篇5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就整本教材来说,《主观必须符合客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一单元第三节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是唯物主义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是在第一节和第二节所阐述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的总的方法论,而本节的第二个框题“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又是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的补充和深化。因此,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本框内容来说,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哲学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样一个线索来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解正确与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的区别,要求学生能通过事例来理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正确与否。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理解“为什么要从实际出发”的三条道理,体会思维逐步上升进行抽象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通过了解什么是“正确或错误的思想意识和行动”,提高对比分析能力。

第三,情感价值观目标:提高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支持拥护党的政策。

按照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际情况,我归纳了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1.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此概念是理解本节基本观点的基础,是学生能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前提。2.用哲学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要让同学们理解这三条道理是一个逐步上升,升华的结果。

教学难点:如何真正地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学生们能不能把从实际出发落实到他的思想和行动中去,这点困难是极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列举实例,加深学生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重新思考和审视问题,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设定的教学目标,及有效的突破重难点,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疑为主轴,动为主线,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同时,要把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1.我将使用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生动的感性材料、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主探究,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坚持“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案例,通过设疑,让学生真正的去分析、判断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说学法:探究—发现—合作的学习模式。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释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和驳斥他人看法,达到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下面就进入我们的说教学过程:

首先,情境导入。(3—4分钟)

以学校附近远近驰名的洋人街的发展开始导课。以前洋人街的所在地大多都属农业用地,周边的工业较少,由于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后来由美心集团根据该地临江的优势,抓住了人们对时尚、新奇、另类、前卫事物的期待,以及重庆缺少这样一座充满万国风情但又折射出平民经济的主题公园等实际情况,出资开发了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的洋人街,洋人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当然也为弹子石南CBD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时,就由老师发问了,那么洋人街乃至整个弹子石的发展得益于什么呢?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老师得出结论,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是遵循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于客观的原理。

由此,引入本课的教学: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以学生能够亲身体会到的情景设疑,让他们心里产生共鸣。既达到了导入新课,又能够引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当然也会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讲授新课:(31分钟)在具体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注意重难点的突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教学的重点:

1.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要理解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就先要正确的理解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提出什么是主观,什么是客观。例如最近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去年颁布的有经济宪法之称的《反垄断法》,面对金融危机,政府为了抗危机保增长提出的“四万亿”计划等等,客观即是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根据前两节内容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际上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也是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后就得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的区别

在讲解这一含义时,注重和前面知识的衔接,从实际出发是第一二节内容的方法论要求,通过复习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在过程中适当的提出最新的方针政策,增强政治学科的时效性。

2.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即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里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支撑此观点的世界观依据,这一点是我需要补充讲解的内容,书上并未直接提及,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好处,即教材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解释,值得一提的是三层内容是逐次递进、升华的过程。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世界观依据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好处:

(1)坚持进入了我教学的第一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本层内容较容易理解,人人都需要做到的起码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材料—设疑—讨论—归纳”的探究型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融入其中,以东汉名医张仲景第一次临床实践不大成功的例子告诉我们,同样患了感冒,由于发病过程中症状不同,用药就要有所区别。张仲景没有从两个人不同的实际出发,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没有对症下药,致使一个病人病情加重,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但是,张仲景到底不愧是名医,它没有止步就事论事,而是极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看来不管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从实际出发。设问讨论,同学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引导学生思考从自身的情况,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案。作为老师,也应该做一个反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防止马太效应,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了解学生,与大家交朋友。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同时也借此机会表达对今后自己教学教学过程中应改进的地方。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应从大的方面考虑,大政方针的制定也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此点理论水平较高,离同学生活远,难理解,我会将史实进行对比,得出结论。

首先,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内曾出现过左倾和右倾的机会主义,使中国革命蒙受了重大损失。用举例的方式讲解左倾右倾的概念及其区别,从中总结出,尽管他们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都是主观认识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

其次,用由一段其实强烈的排比句式,让学生们回想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获得的成就及遭遇的困难。六十年像长河,有缓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画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乐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诗,有欢乐也有痛苦。从中得出结论:只有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团结和领导人们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进一步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正确道路。因为它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同时具体分析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最后,再联系近年来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家电下乡政策、四万亿计划等等。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从实践和理论的角度,一是“制定”路线,二是“执行”路线。力图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思维和爱国主义情怀。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我会引导同学对前面所学进行总结升华,得出课本结论。因为这是高二学生第一次在课本中接受方法论部分,所以我会培养学生爱哲学的品质,引领学生走入哲理的殿堂,从而达到乐学,会学的境界。

“想问题”和“办事情”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那么,从实际出发的哲学依据是什么?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推理,得出人们活动要处理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所以人们活动的过程就是客观与主观、物质与意识发生关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部分的内容,同学通过阅读将得到更深的理解。

接下来,进入我将节课的难点内容分析:

如何真正的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部分我准备以讲授的形式为主,同时结合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有趣的寓言故事。

分为三个层次:

1.坚持从实际出发,是要求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个别的实际出发。这个知识点以盲人摸象的故事加以诠释。再结合日常生活中,人们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加以讲解。

2.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运动、变化的实际出发,而不是静止僵化的看问题。以刻舟求剑的故事进行讲解。

3.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反对从主观出发,特别是要反对主观主义。强调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举例区别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王明是中国革命有名的教条主义者。他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犯的两次错误,都是因为不懂得中国国情,照抄照搬共产国际的指示和苏联的经验,犯了教条主义。用我自己为例,曾经听别人说黑木耳粉或者苦瓜粉有减肥的效果,于是通过各种途径买到,结果发现难以下咽,效果也几乎没有,来论证不要从经验主义是错误的。

最后,就是画龙点睛,

课堂小结(2分钟)明确原理和方法论的应用,教会学生答题技巧

之后,就是巩固练习(3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份本学期政治学科的学习计划。

板书设计(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