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小数比较大小,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二、教材分析
教材创设了少年演讲比赛的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郑强和李明两个同学“谁的得分高”。在比较9.87 和9.90哪个数大时,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可以得到9.90分比9.87分高,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数位来思考,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所以9.87<9.90。
第二个问题是比较三人的得分情况,张华的得分是9.96分,要比较郑强、李明、张华的成绩,就需将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首先要让学生看清楚是按从大到小排列还是小到大排列,再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比的。使学生体会到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十分位上相同,就要看百分位,百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大。
第3个问题“王平可能是多少分呢?”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大小,确定其范围。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只有极少数学生来自于乡镇企事业单位。我校实施新课程改革已是第四个年头,新的教材,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使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相互质疑,大胆进行小组合作交流,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学生活泼可爱,思维灵活,敢说敢做,既有着农村孩子特有的淳朴与耿直,又有着良好的合作和创新意识。只要是贴近孩子生活的实际的学习材料和内容,他们都会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歌手大奖赛吗?
生:看过。
师:一场比赛结束后,你最关心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知道谁得了第一。
生2:我一般最想知道我喜欢的那个选手得了第几名。
生3:我最想知道他们的名次情况。
……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师:我调查到在一次歌手大奖赛中,郑强和李明两名选手的最后成绩是这样的,请大家看!(出示图片)
郑强:9.87分;李明:9.90分。
1.提出问题。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郑强和李明谁得了冠军?
生2: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一些?
生3:他俩相差多少分?
……
2.大胆猜测。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他俩相差多少分这个问题,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再来解决,而我们这一节课主要来解决像同学们提出的郑强和李明谁的得分高,谁的得分低这样的问题。那么他们谁的分高一些呢? 生1:李明的分高。
生2:我也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
生3:对!和我的看法一样。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谈论)
3.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认为李明的分高一些,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大家自己先判断一下,然后再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汇报交流。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都认为是9.90大一些,我们可以先看9.87和9.90的整数部分,都是“9”,没法比,我们又比下一位“9”和“8”9比8大,所以我们就认为9.90比9.87大一些。
生2:我们小组同意他们的想法,我们能说的更明白,在以前我们学习整数比较大小时,都是从位比起,所以我们认为小数也是从位比起,假如位同样大,那么我们就再比下一位,就这样依次往下比。
生3:我们小组认为在比较小数大小的时候,应该先比较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同样大就再比较小数部分……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就像大家所说的,通常我们在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时,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师:那你们认为小数与整数比较大小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请大家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生1:我们认为都是从位比起。
生2:整数要先数一数位数的多少,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有小数部分,不能比位数的多少。……
师:大家说得棒极了!在比较小数大小时是从位比起,按照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这一点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是相同的,比到能分出大小就不再往下比了;小数比较大小与整数比较大小还有不同的地方,整数比较大小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而小数比较大小与位数的多少无关,是要按照数位顺序从高位到低位依次比较。
师:张华的得分是9.96分,同学们能将郑强、李明、张华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吗?
( )>( )>( )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2)全班反馈。
1组:我们先比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上两个是9,一个是8,是8的最小,再比较9.90和9.96的百分位,9.90的百分位是0,9.96的百分位是6,所以9.96,也就是(9.96 )>(9.90 )>( 9.87 )
(三)应用拓展。
1.排顺序。
师:在这次比赛中王平的表现要比张华差一些,比李明好一些,请大家猜一猜,评委会给王平多少分呢?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生1:我猜可能是9.95分,因为9.95比9.90大,比9.96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5>9.90。
生2:我猜可能是9.93分,9.93也比9.90大,同时也比9.96分小。学生投影展示:9.96>9.93>9.00。
生3:我猜也可能是9.905分。学生投影展示:9.96>9.905>9.90。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王平的分数还可以是多少分呢?
生4:老师,我有个不一样的答案!我认为比李明高一些,而比比张华低一些的小数有无数个。
(此时大部分学生有点疑惑)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看法。
生4:我认为只要个位和十分位上都保证是“9”,然后小数十分位上的数大于0而小于6,千分位和后边的可以任意的添数,就都比9.90多,比9.96小,这样的数可以有无数个。
(众生鼓掌,同意他的想法。)
师:你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老师也为你的出色表现感到自豪!
2.找朋友。
教师举起写有“13.21”的卡片。
师:请大家在卡片上任意写一个小数,找比我大的朋友在哪里?
(学生写好后,部分学生举起手中的卡片对照。)
生:比您大的朋友在这里是……
师:大家可以在组内玩这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小组的同学先自己写好一个小数,然后比一比谁写的大,谁写的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活动)
3.猜一猜。
师:同学们,我买了一本书是7元左右,请大家猜一猜是多少?
生1:比7.20元少吗?
师:对!
生2:比7.10元少吗?
师:不对!
生3:是7.15元吗?
师:对了!
师:你还想玩这个游戏吗?
生(齐):想!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玩一玩,小组的同学可以轮流当裁判。
……
(四)总结、评价。
师: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学会了正确的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和三个小数的大小,还能给他们排顺序。
生2:我学会了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我感觉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还可以,我很高兴。
生3:我又学到了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我感觉很快乐。
第2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独立探索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测量活动”这一内容,教材呈现的是在教室里进行测量活动的一个情境。在教学时,可以通过让学生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桌等物体来进一步感受体会小数的意义。通过自己动手测量,学生将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小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通过活动加深对小数的理解,并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这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以后学习有关小数的其它知识奠定基础。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学生通过近四年来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能力。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基本的测量方法,因此,本节课知识的认识过程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同学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新知。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活动课(板书课题)。你们已经学会了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活动,测量我们的课桌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并记录下来。
学生测量后汇报:
小组1:长6分米,宽45厘米。
小组2:长60厘米,宽45厘米。
小组3:长6分米,宽4分米5厘米 。
……
(师板书记录)
(二)探索新知
师:请同学们观察上面的结果,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生1:三个小组的结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结果不同,而是单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见,因为三个小组使用的单位不同,所以我们一眼看不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只有将他们的结果化成同一个单位才能看出他们的结果是否相同。
师:这个同学的意见很好,同学们想一想长度单位除厘米和分米以外,还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师:请同学们用“米”为单位表示出课桌的长和宽。
(小组内讨论活动)
交流汇报:
生1:我们小组用“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么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宽是45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米,45厘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们用厘米作单位表示。我们测量的课桌长是6分米,1分米=10厘米,6分米=60厘米,60厘米=米,也就是0 .60米,宽是4分米5厘米,4分米=40厘米,4分米5厘米=45厘米,45厘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质疑)课桌的长怎么一个是0.6米,一个是0.60米?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谁能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于60厘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于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师;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所以小数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写,就像我们过去学习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巩固应用
师:下面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出自己身边物体的长度,然后把测量结果填入表格。
(师每组发一张表格)
(学生立刻投入到活动中去,气氛活跃)
活动完毕,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教师巡视指导。
(四)拓展练习
1.称质量
师:通过刚才的测量活动,同学们掌握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现在同学们在小组内用天平称一下数学课本、文具盒的重量,并用“千克”表示出来。
(生自由活动,师巡视指导)
生汇报:
小组1:数学课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师: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1:我们认为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是一样的,因为1千克=1000克,数学课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组表示认同)
2.猜体重。
师:大家来猜一猜我的体重是多少?
(生争先恐后的猜测)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
师:告诉你们吧,老师的体重是58千克300克,谁能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出来?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师: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学会了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大家表现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数表示物体的长度和质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五)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生1:我觉得在课堂上自己动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学得很快乐。
生2:我不但学会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还知道了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生3:我知道了无论是长度单位还是质量单位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颇有感想:
1.数学教学要充分联系实际。比如:“称质量、猜体重”等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在活动中巩固知识、拓展运用。
2.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体验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知识的自主构建。
3.教学环节设计比较紧凑,教师角色定位较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学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么关系,由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点评
在这节课中,教师注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
1.关注了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自主体验。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必须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自我发展。比如:在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时,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录,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中不必告诉学生单名数。复名数等词语。。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观察,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经历知识发展和探索的全过程。
3.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注重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度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3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重量等。
重点难点:
1、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十进制单位间的换算。
教师准备:
测量记录表
学生准备:
常见的测量工具,需要测量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二、量一量
1、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2、汇报结果。
3、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4、汇报:2米85厘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三、再量一量。
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汇报结果。
四、试一试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五、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试一试1、2题。
板书设计:
测量活动
1米=10分米=100厘米 20厘米=0.20米
1厘米=1/100米=0.01米
1厘米=0.01米 1分米=0.1米
1千克=1000克 1克=0.001千克
第4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第5篇: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⒈通过测量活动,进一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⒉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单位来表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⒊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教学过程:⒈想一想,忆一忆。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1米有多长吗?
用手势表示一下,我们来看看黑板有多长?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板书:测量活动)
⒉量一量
⑴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测量黑板的长度。
⑵汇报结果。
⑶小组合作学习,怎样以米为单位来表示呢?
⑷汇报:2米85厘米=2 米=2.85米
1米1分米=1 米=1.1米
小结: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就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许多物品,选择自己喜欢的量一量?以米为单位记录下来(学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汇报结果。
⒋试一试
媒体出示燕子
春天来了,燕子也从南方赶来了,它给同学们提了几个问题请你们来回答,你们愿意回答吗?(愿意)
我(燕子)的体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为单位怎么表示?
全班汇报: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结:同学们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问题回答出来,那么同学们老师的身高用米作单位,你能表示出来吗?(能)
⒌激趣活动。
我请一名学生来测量我(老师)的身高,再请一名学生监督,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汇报:1米70厘米=(1.7)米
下面请同学到自己的小组里任选一人,测量同学的身高,并以米为单位表示出来?
⒍多媒体出示,练一练。
(学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⒏布置作业,试一试1、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