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学白杨礼赞教案优秀范文 (篇1)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类抒情散文。从1940年5月起,作者矛盾在延安生活了5个月,他耳闻目睹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沸腾生活,从这看到了中华民族光明的前途,因此在1941年写了这篇文章。作者笔下挺拔向上,极普通却不平凡的白杨树与作者心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的形象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作者便把歌颂党、歌颂抗日军民的精神全部倾注在白杨树上。
三、教学目标:
1、紧扣经典句段进行品析,感受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体会联想、象征手法的好处。
3、学习白杨树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坚强不屈的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过程:
导入: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历来被文人墨客所吟咏。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随着茅盾先生一起去感悟白杨树的生命力!
请同学们看一组白杨树的图片,试着找一两个词来形容你看到的白杨树。
(导入语的设计目的在让学生对白杨树有直观的感受,初步了解它的特点,激起读者的兴趣。)
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矛盾先生对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笔下的白杨树是否和同学们所感受到的一样,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白杨礼赞》(课件出示课题,并板书)
赞白杨
题解:“礼”是敬礼致敬的意思,“赞”是赞美的意思,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这本身就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文中作者是如何礼赞白杨的?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同学们能读出这种“礼赞”来吗?(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让学生体会作者酣畅淋漓的赞美和崇敬,为下一环节蓄势。)
师点拨:这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就是直接抒情,师举例点拨直接抒情的好处。
话白杨
作者写《白杨礼赞》并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而是赴新疆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看到这白杨,之后又赴延安,离延安又至重庆。在重庆时写下了此文,这中间有几个月的间隔,而作者的情感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甚至在行文的过程中不止一次的发声“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为什么作者说“极普通”又“不平凡”,这是否矛盾?
请以“这是一株 的白杨树,你看 。”这个句式来说话。
提示:(可以从它的生长环境、外形、内在气质等角度来赏析。)
生自由发言。
师过渡:这样的白杨树到底美不美?
引入课文原句。以诗歌的形式呈现,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白杨树独特的气质
语文文学白杨礼赞教案优秀范文 (篇2)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2、了解散文中抒情和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
3、理解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促理解,重点研读描写抒情议论的语段,理解描写抒情议论等作用和联系。通过合作学习,理解象征手法。并且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词中有很多托物言志的佳句,有写竹的,如“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有写梅的,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有写柳的,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字面上写的是“竹”“梅”“柳”,赞颂的是人的坚韧顽强,生气勃勃。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
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释题:你如何理解这个题目?
二、理清抒情线索
1、文中有哪些句子或段落是直接对“白杨”进行礼赞的?
2、对于这一组抒情句,我们如何美美地读出来?
3、小组讨论后,检测朗读效果。
三、品读文本,分析象征意义
1、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的作者到底是怎样把他们联系起来的?
明确:表面写树,其实是写人。
2、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的; 7-8段是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赏析白杨树的形象
1、作者的感情为什么要一步步加深?
2、说它只是树,作者是怎样描写白杨树的?写出了白杨树什么品质?
3、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全班交流。
①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②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写干,突出了直;写枝,直而紧靠,突出了团结;写叶,向上;写皮,泛出淡青色,突出质朴。
③请同学们朗读这一段,要求:女同学读第一层,要读得清脆,柔美;男同学读第二层,要读得豪爽,有阳刚之气。在哪里分层,同学们自己去商量,请各位小组长进行读
前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