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教学资料说课稿内容页

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案优秀范文

2023-03-26 09:22:19说课稿

第一篇: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案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

(二)过程与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准备:

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

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

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

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

二、理解课题

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

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

2.了解作者。

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

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

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

2.自主品悟

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

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

3)小组内交流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

③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

④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4)全班汇报交流。

①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②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

③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

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

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

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

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

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

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

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案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本学期,我们接触到了我国古代文学的新体裁——词,大家还记得《忆

江南》么?

生:记得。

师:谁能来回顾背诵一下?

生: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师:很好,背诵得很熟练。请坐。你们还会背诵其他的词么?(2—3人)

生: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唐白居易《花非花》)

生: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梦江南》)

生: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 《菩萨蛮》)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它也和自然界的美景有关。在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动画。在观看的时候,你们要注意,看看画面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动画课件出示)

师:你能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么?

生:山(如果回答西塞山,可以表扬学生的预习。),白鹭,桃花,流水,一叶扁舟,细雨,渔夫。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唐朝诗人张志和是如何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这副山间美景的。

板书《渔歌子》(齐读)

师:从这个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渔夫、钓鱼、歌曲……(渔夫所唱的渔歌)

师:是的,“渔歌子”作为词牌名,原来是唐代坊间的名曲,最早出自民间的渔歌。

师:那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垂钓者所唱的渔歌。(播放朗诵)

师:大家都跟着朗读,看来这首词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现在你们结合注释自读一下这首词的前两句,用笔画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

生自读。

师:好了,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白鹭(课件出图),桃花(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流水(课件出图),鳜鱼(课件出图,并引导“春天也是鳜鱼最肥美的季节”)

师:大家找得很仔细。现在,你们能不能来想象一下,这些景色具体的样子呢?(出示“填一填”)(3—4人)

生回答。

师:面对这样一幅秀丽怡人的江南水乡的美景图,你有什么想说的么?

生自述。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的确令人陶醉其中,那我们就带着愉悦的心情来读一下词的前两句,谁先来试一试?

个别先读,读完,师:你们有什么建议么?

师:这么美丽的景色,带给人的心情应该是舒畅,而你们的脸上却看不到笑容,来,一起笑一笑。

师:很好,我们就带着微笑来读一读。(一、二两组读)

师:有人脸上还是没有笑容。来,三、四两组一起来示范给他们看看。(三、四两组读)

师:很好,大家一起来读一遍,不要忘记了

生:微笑。(齐读)

师:春天是如此的美好,如此的令人心醉。那么你们还积累了哪些关于春天美景的诗句?(及时点评春天的景色)

生:《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烟雨朦胧的春天)

生:《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里翠绿的柳树)

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与明月交相辉映的春江水)

生:《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前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鸟翔天际的春天)

生:《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鸟语花香的春天的早晨)

……

师: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描写春天的诗句。简练而精彩的语言道尽了春天的美好。我们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而渔夫也一样陶醉其中。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副图。(出示图)

师:细心观察的同学来说一说,渔夫是怎样一副打扮?

生白话说

师:我们再来看看词中是怎么写渔夫的打扮的?大家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和大家描述的完全一样。可见学习诗词,除了通过注释理解以外,看图理解词义也是一个好方法,大家可不能忘记了。

师:此时,淅淅沥沥的春雨光临了西塞山。那在江中垂钓的渔夫是不是也该收拾收拾工具,回家避雨了呢?

生:没有。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的呢?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不须归”说明渔夫不想回家,心情是悠闲自得的。

师: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想问的么?

生:这个渔夫为什么不走?是什么让渔夫流连忘返了呢?

生扣住词意进行回答。

生:是这些美景让渔夫流连忘返的。

师:是不是只有这些美景呢?

生:还喜欢这样垂钓的`生活。

师:那这时,渔夫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2—3人)

生自述。

师:在蒙蒙烟雨中,在春天美景的映衬下,渔夫悠闲自得地在河里垂钓。

现在,你们自己先读一下这首词,想象一下词中所描写的画面。

生自读。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词意。(评价:对不对,有没有用上好词。)

生回答。

师:你们说的真好,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副画卷。来,哪个组愿意来当一下这个渔夫,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分组读,齐读。(注意提醒学生先笑,可适当放慢速度,注意语调的变化)

师:大家都很投入。现在我们来试试,背诵一下《渔歌子》,好不好?会背的同学大声一点背出来,不会的同学,老师允许你们可以偷看一下课本。

生背诵。

师:张志和笔下的渔翁垂钓是如此的悠闲自在,而柳宗元笔下的渔翁垂钓却是另一副景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江雪》:“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师范读)

师:《江雪》中描写的是怎样一个渔夫?现在,你们轻声自由读一下《江雪》,看看谁找的最快?

生:惨淡,孤独,冷冷清清……(注意追问过程,评价:你找的真准)

生:“绝,灭,孤,独”都体现出了一副惨淡的景象。

师: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奇妙。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带给我们的,可以是不一样的画面。你们还想再读 《江雪》,感受一下么?你们愿意读几遍呢?

按学生意愿读。

有时间可以抄写一下《渔歌子》和《江雪》,展示好的作业。

作业: ①、选择你所喜欢的《渔歌子》背诵一下。

②、收集其他关于山水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

渔歌子{

不须归 悠闲自得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渔歌子教案优秀范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

3、一起看九种景物, 看着看着 ,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

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

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

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多么快乐而悠闲啊!

西塞山前就是一个——世外桃源。

5、让我们把这样的美景读出来吧。

四、入情入境,体悟心情。

1、这首词中,不仅有这些景物,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人,这个人是怎样的穿着?怎样的姿态?

悠然自得的渔夫

2、此时的渔夫心情如何?

3、词中没有一个字写到人物的心情,那你是怎么感受到的?

(句子所描写的景物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

你看,张志和笔下的白鹭、桃花、鳜鱼、斜风细雨……你们就是从这些景物中窥伺到作者的心情。

再读读这首词,请问,这里的“归”指的是回到哪里?(回到自己的家)

五、深探“不须归”。

1、同学们,让我们联系时代背景去感悟张志和“不须归”的情怀。

所以这里的不须归是指回哪里?后来朝廷派人找张志和回去做官,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

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记载:张志和每次垂钓,他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有鱼饵,鱼才会上钩,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

师:是啊,世人哪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

我们再来读一读,读出不愿归的情感。

2、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渔父?

3、我们学过的《江雪》,这首诗的渔父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是渔父,为什么《江雪》中的渔父如此孤独郁闷呢?有理想却不能实现,只能被迫泛舟江湖。

4、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六、作业。

1、背诵《渔歌子》。

2、根据《渔歌子》想象画面写一篇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