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有关亲情的故事
记忆中最早对于“过年”的记忆是在三岁,那时候爸爸拿着火机让我对着鞭炮点,而我却如同面临世界末日一般奔赴刑场。我颤颤栗栗的走过去,点燃火星之后便不敢动了。幸好表哥眼疾手快,一把将我揽入怀中。
而我,则什么也没反应过来,就听见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于是尘雾弥漫。
当我在十岁的时候把这事告诉我妈的时候。可她却跟我说“三岁那年祖母去世,按照习俗是三年不允许放鞭炮的”。
那是怎么回事,难道记忆出现了差错,六岁的事情穿插到了三岁?。可不论记忆是否混乱过,但是我对鞭炮的恐惧度与日俱增。
朋友跟我说“过年最开心的除了是拿零花钱以外,更重要的是能吃饭外婆做的饭。”
我顿时才回想起来,外婆那稍有佝偻背影,在厨房忙碌的样子。因为每次过年都要在爷爷家,而爷爷是传统的老家庭。得等到初一才能回外婆家拜年,所以每次吃外婆做的饭都显得难能可贵。
外婆最拿手的就属“清蒸鲈鱼了,”外婆做菜手法考究,而且刁钻又入味。普通的清蒸鲈鱼虽然将葱姜等放入鱼身,但是会在蒸的过程中失去鱼本身的鲜味。
所以外婆会把切如鱼身的葱姜事先蒸煮一下,而蒸鱼的时间则选在夜里三点的用电低峰期,而用的料酒则是自己调制的。这些只是准备工作,而最考究的是外婆独特的腌鱼手法和蒸煮的火候。
所以外婆的清蒸鲈鱼是最美味的。以前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黄蓉做的“好逑汤”与“二十四桥明月夜”
,我根本不信世间一道菜会用如此多的时间和如此复杂的程序。当我第一次懂得品菜的时候才知道“名不虚传”这四个字的真正用意。
由于我对“清蒸鲈鱼”这个菜情有独钟,也由于这个菜序的复杂。所以外婆只会在初一那天做一次,有时候舅舅会开玩笑的跟我说“我们都是托你的福,才能吃一次这鲈鱼。你要是不来,你外婆一年也不会做一次。”但是由于那时候年龄太小,我不太懂得舅舅话中的意思,只知道美味的是佳肴,但不懂得这菜中真正美味的地方在哪。
后来年龄增大,在外上学飘荡,面临高考,过年的寒假都显得略为较短。由于那时候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起身倒杯水的时间都过于奢侈,所以去外婆家拜年的则也省去了。
而外婆清蒸鲈鱼的味道我则久久不忘,既然久久不忘则会心痒难耐。所以我总是想乘着周末休息的时候回老家,一是看看外婆,二是尝尝清蒸鲈鱼。但是这件事却一拖再拖,因为周考过了有月考,月考完了有期中,加上偶尔休息的时候再跟朋友娱乐一会,所以看望外婆总拖得较为遥远。
可当我还沉寂在回想清蒸鲈鱼味道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我接到父亲打给我的电话。他先是询问我带没带钥匙,再告诉我晚上要自己在家。我听他语气不对,就回声询问怎么了?。他说“你外婆去世了,要回老家”
我疑惑的问“哪个外婆?”
爸爸说“你舅舅的母亲”
我问“我的外婆”
爸爸说“对”
我不信的问“到底哪个外婆?”
爸爸问我“你有几个外婆?”
我说“不开玩笑,到底哪个外婆?”
爸爸给电话挂了。
顿时晴天霹雳,眼泪夺眶而出。我狂奔出了校门,打车去了市区医院。可到那已经晚了,只有哭哭凄凄的妈妈和搀扶妈妈的舅舅,爸爸则在安排后事。
那时候我十八岁,第一次真正彻底的体验到失去的痛苦。天昏地暗而又黯然无色,整个天空都好像被打湿。夜里一人在家,昏昏沉沉不知道怎么睡着,做梦却梦见外婆。
醒来眼角还挂着泪水,以为是梦,长嘘一声,起身发现家里没人。才知道不是梦,眼泪喷涌而出。
就这样,我失去了外婆,也失去过年时候最值得开心的一件事,而清蒸鲈鱼,我再也没有吃过。
去年过年,我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鱼头汤。
我问妈妈“外婆呢?”
妈妈一愣,还没说话,我又接着说“我知道外婆已经去世了,但是昨天做火车回来的时候。朋友给***妈打电话的时候问了一句外婆呢。我也想知道外婆呢,她最近还好吗?”
妈妈懂了我的意思然后说“你外婆在家很好”
听完,泪如雨下。
书上说不论什么地方写信都能到达,不论是宇宙航天站,还是珠穆朗玛峰。都可以到达,那外婆,我对你的信能到达吗。
思念没有了归期。
篇二:有关亲情的故事
此时,望着母亲那满头的银丝在阳光中散发出的迷人光彩,心灵这个使者带着我的思绪,飞回了母亲那青丝闪光的年代。
一九三五年出生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的母亲,在她十五岁那年以全县第一名的考试成绩,被校址位于哈尔滨的黑龙江省行政干部学校录取后,便来到了她的第二个故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参加工作后的母亲经人介绍,与在部队工作的我父亲幸福地走到了一起。
我小的时候听外婆说她之所以帮我母亲选中了我父亲,是因为当时我外婆不但了解了我父亲在部队工作的各种详细情况,而且还了解到我父亲在家中不但孝敬父母、而且还关心疼爱他正在读书中的弟弟。外婆还亲眼见到我父亲对家中的一只小兔子都充满了爱心。我的外婆那时就断定,父亲将来对我母亲一定会非常好。后来一系列的事实更是证明了外婆预言的准确,外婆真是好眼力啊!
在我懂事后,我祖母曾悄悄的告诉我,当时是她帮我父亲选中了我的母亲。她之所以喜欢我的母亲,是因为我母亲不但有礼貌、懂礼节,还是一位漂亮的小学教师。祖母便认定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将来一定能出既孝心又懂礼貌、还有知识的好孩子来。将来也能对得起列祖列宗。经过事实证明,母亲果然没有辜负祖母对她寄予的厚望,事事都为自己的子女作出了学习的榜样。
结婚后母亲不但孝敬老人、还同我父亲一起负担起当时正在读书的我叔叔的一切费用,直到叔叔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结婚。而且在叔叔结婚以后,母亲还主动将我祖母留给她的那些衣物和手饰让祖母送给我的婶婶用,自己什么都没留。从此,叔叔和婶婶更加敬佩我的母亲了。
我出生在大跃进的年代,因为母亲那时每天都要带领学生炼钢铁。所以时间很紧,为了节省母亲的时间,家里的爷爷奶奶便把我抱到学校去,让母亲利用工作的间隙时间为我哺乳。母亲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处处以大局为重,曾多次主动将自己涨工资的名额让给了其它同志。母亲喜欢她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更具有同情心,母亲曾为被烫伤的学生送药到家、又为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新衣、还替因家庭困难因而无法参加活动的学生买电影票。所以她教过的所有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对母亲非常敬重,他们对母亲有着特别深厚的情感。直到现在,师生相见,知心话总是唠不完。
这些都暂且不提了。
然而有一件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已耄耋之年的母亲对那次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可想而知,当初她在那件事情上作出选择时的思想斗争是何等的激烈。
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一九五八年夏季的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事先有关部门为母亲安排了一次规模很大的观摩教学课。偏偏那天早晨我父亲突患急症需立即送医院抢救。当时母亲非常焦急,如果亲自送我父亲去医院抢救,那就会让那些参加听课的领导、同仁、以及那些可爱的孩子们焦急地等在观摩教学的现场,因为时间非常紧迫,已经来不及通知大家更改时间了。这该怎么办?为了顾全大局,母亲毅然决定:拜托他人火速将父亲送去医院抢救。而母亲则镇定地准时出现在观摩教学的现场,使这次观摩教学获得了圆满成功。并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事后,当领导和同志们得知我父亲当时病情是那样的危重后(败血症),对母亲在这种难得两全的情况下作出的选择,倍加敬佩。
六十年代中期,父亲因病从部队退休后,我家的情况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然而就在那时外婆的家境也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我舅舅患病去世了。外婆需要抚养舅舅四岁的孩子(比我小四个月的小表妹)。在这种情况下,我的父母决定把她们接过来同住,但是外婆是个性格特别刚强的人,怕给别人添麻烦,所以执意不肯过来。父母最后没办法,也就只好尊重外婆带着表妹在原居住地生活的选择。在后来的生活中,父亲则坚持让母亲几十年如一日地从我家并不寛余的生活费中挤出外婆与表妹所需的全部生活费用。
现在,虽然外婆早已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母亲的心仍然牵挂着早已生活幸福,儿孙满堂的我那个小表妹。
我女儿出生后,我和爱人由于工作的原因,是父母辛辛苦苦地帮我们把女儿带大的。对此,我和爱人以及我的女儿内心都非常感激我的父母。我女儿小时候与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常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记忆犹新:“对我最好、最好、最好、最好......的人就是姥姥、姥爷”!年幼的女儿竟然用这么多个最好来形容姥姥、姥爷对她的爱,我和爱人对此都感慨万千。在我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和辛勤的培育下,她懂事很早。女儿小学和初中均是就近读书,没选择择校。靠个人的不懈努力在2001年的中考中,成为她所在的学校毕业生中唯一一名录取到哈三中的学生。
母亲她从满头青丝一路走来,(父亲离开我们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在这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母亲那无声的爱流淌在我的血液中,它似涓涓细流濡润着我那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盛满了爱的心田!
母亲爱身边的所有人!我更爱我的母亲!
篇三:有关亲情的故事
刚放假的我,不想白白浪费寒假的美好时光,就托高中老师帮我在市里觅得一个实习单位。
总体来说,在报社实习,很适合我的专业。可是我却不得不解决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住宿,我家距市里较远,回家住不切实际,故而我得在市内寻住处。我有两个选择,要么去我大姨家或姑姑家住,要么租房子住。原本我是想租房子住的,可是房租有点贵,所以我就联系大姨,询问是否可以住,听到姨支支吾吾的回答,我就开始后悔了,可是姨表面上还是说可以的。
所以,我还是去住了。没想到,第一天,他们就让我知道了什么是寄人篱下的无奈。时隔半年没见,姨家倒是没什么大变化,姐姐依旧是那么喜欢麻烦别人,姨夫还是一副高冷姿态,侄子还是爱闹腾,姐夫依旧习惯性沉默,而姨则喜欢抱怨。
那天,刚到姨家,姐姐就让我帮忙做事,其实我倒也愿意,毕竟我不能白吃白喝,理应做些事情。可是没过多久,侄子就来捣乱,结果害的姐姐作业的本子弄坏了。姐姐什么都不问,就指责我,差点把我弄哭了,侄子在一边笑,还说我没用。我安慰自己,只要忍一忍就会过去的,在这个家,我知道侄子的地位最高,得罪了这尊大佛,我今后的日子会如水深火热般痛苦。
夜里,擦干眼泪,我浅浅的入眠。接下来的几天,为了减少麻烦,我都呆在报社,业余就到图书馆,也不去姨家吃饭。除了睡觉的时间,我几乎都不在姨家,我以为这样就可以摆脱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可是侄子还是不肯放过我。
昨天,我在姨家入住的第8天,侄子和我的矛盾到达了白热化,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姨他们默许了侄子的这一切行为。
昨晚,姐姐让侄子拿着单词本,跟我学英语。侄子踢开房门,把单词本扔在地上,要我教他学英语。可当我捡起单词本,教他的时候,他却朝我扔东西,根本无心学英语,我躲过他的扔物,他就在地上打滚,待我去扶他的时候,他脱了我的鞋子咬我的脚,我一抬腿,膝盖碰到了他的头,他就撕心裂肺的哭起来。
这时,全家总动员来责怪我,我尽量压抑心中的怒火,任凭他们责骂。过了一会,他们都到客厅,房间里只剩我一个的时候,我拨通了姑姑的电话,试图向姑姑求助,可姑姑却让我更心寒,言语间我发现她对我,有种唯恐避之不及的感觉。我心寒的挂了电话,一个人伤心落泪,又一次感觉天地之大,没有我的容身之处。
和好友们彻夜长谈,他们都劝我快点搬离姨家。要不租房子住,要不就回家。其实,我知道也不能怪姨他们,毕竟随着妈妈的离世,我们之间的亲戚关系也走到了尽头,妈妈在世关系就一般,妈妈也受了他们不少的委屈,现如今物是人非,我也该清醒,是时候切断一切。
夜里,我梦魇了。梦见了妈妈,她在哭,在责怪我,说我不应该在留在那里;报社也迟迟不给我开实习证明,我就一直忍受着这非人的生活。
一直都这么卑微的存在,以至于我连教导侄子的资格都没有。还任由他对我指手画脚,心里的委屈只有闺蜜能懂。突然也秒懂生辰八字上说的,“一生六亲无靠”。
有关亲情的故事最新集锦相关:
篇四:有关亲情的故事
父亲去世以后,留下母亲孤零零的一个人,仿佛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今天是母亲六十大寿的日子,我和哥哥商量想通知亲朋给母亲办一个热热闹闹的生日,在饭店摆上几桌。
主意打定,料定母亲也不会反对的,可母亲偏偏坚持在家里吃,亲朋一个也不请,我们无法说服母亲,只好买来了菜,由着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想插手却被母亲赶了出来,她甚至关上了厨房的门,让我们站在厨房的门口干着急。
许久厨房的门开了,厨房的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尤其显眼的是,桌上整齐地摆放着八双碗筷,而我们只有七个人,多出来的那双碗筷是母亲为父亲准备的,就放在她的身边。
母亲笑了笑,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对着她身边的空座位说:“孩子他爸!以前吃饭你都离我老远地坐着,今天我过大寿,你就坐我旁边吧!哎!真快呀!转眼你去了六年了,生前你老是忙,没陪我过过生日,如今你也陪我过一回生日吧!……”说到这里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
抬头见我们不吃,母亲招呼着说:“你们……快吃呀!一会菜都凉了!”
我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肉放在了妈妈的碗里,妈妈夹起肉,却放在了身边的空碗里,嘴里说着:“姑娘给你夹肉,吃吧!”
这一幕,让我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梗塞着,鼻子酸酸的,泪水在眼眶中不住地打滚。
母亲却和没事人一样,大口吃着菜,当她看见我们都不动筷的时候,她也放下筷子,叹了口气说道:“你们想我高高兴兴的过生日,那么就让我当你爸还在吧!你们不知道人老了有多孤单……不是说你们不孝心我,只是我想你爸了!要是他还在我们这一家该有多好呀!哎……你们别老劝我再找,我不想,因为我忘不了你爸,他就在这里,一直在这里……”说着母亲指了指心口,沉默了,只是不住的往身边的空碗里夹菜,眉目间全是难过和落寞。
大哥抹了抹眼泪,哽咽着说:“对,我爸一直都在……”哥哥也像妈妈一样拍着心的位置,接着哥哥举起了杯大声地说道:“来!我们一起敬妈一杯,祝妈生日快乐。”
母亲举起了杯,哭了。
写到这里,突然间无法继续写下去了,因为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亲的生日,却让她难过难受,这是做儿女最不想看见的,可我们究竟代替不了父亲在母亲心中的位置……
篇五:有关亲情的故事
老卢夫妇一大早遛狗来到街心花园,老卢牵着两条狗在前面走,他老伴提个塑料袋在后面跟着,眼睛死盯着两只狗的尾巴,只要看到哪只狗有动静,她就急促上前连擦带捡,生怕路人挤白眼歪嘴巴。这是这对恩爱老夫妻每天早上的例行公事,既方便了狗,又锻炼了人,熟人见了他们都说,二老看上去真年轻,比旁边的狗狗还精神。每到此时,二老乐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道谢,托它们的福,每天当陪练,精神会好些。
这些日子,二老有点烦心,每次遛狗到了街心花园都不由自主抬眼望天,当然,天上的白云如故并不新鲜,二老的观望位置是那高楼飘出的小凉台。
这小凉台里住的是他们的掌上明珠,刚刚才结婚的宝贝闺女。这时的小两口恩爱无比,正陶醉在婚后的喜气之中,并不知道楼下有两个老人正在为他们烦心呢。
他们的女儿,高中去了美国读书,回来不但拿了硕士学位,还取了个好听的英文名May,这个洋气的名叫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可这丫头自从有了这个洋名就越来越独立了。连老卢自己也犯嘀咕,这丫头什么名她不取,偏要取个May,他告诉老伴这中文的意思就是五月啊,难道学历史的女儿不知道?历史上凡在五月里发生的事,那可件件都是世界大事啊!不信?不信你数数:5。1、5。4、5。12、5。16、5。20、5。30……
果不其然,等到女儿回国的那一天,老卢夫妻不仅在机场接到了女儿,也一同接到了他们的女婿,一个名字叫June的香蕉男孩。
“怎么在美国呆了六七年。就这么一点行李?”妈妈小声问女儿。
“妈咪,我们除了日常穿的,全卖了,还有一些拿不了的就顺手捐了。”
我的姑奶奶,这丫头说话真大气,她在美国每一次的消费,他爸的手机上就嘟一声,虽然老头不动声色的看一下,可当妈的清楚,每嘟一声,等于老头子在国内消费八倍的额度,就算这几年随着人民币的渐渐升值,即使现在也要等值于六倍啊。这几年累计下来不知嘟了几百上千声,闺女在美国买了那么多鬼东西,可当父母的连见都没见一面就泡汤了?老妈这会儿真是体会到了眼前喝洋墨水的闺女的风度了,这可真是”留“学生的谱啊。
更让老卢夫妻憋屈的事还在后面,小夫妻的婚事办完后,两人有了自己的天地,一天老卢夫妻登门,二人起身迎接,很是客套。事后,女儿郑重和父母说:“以后来家里,可以,但要事先约好,不然显得很难堪,我们很不习惯。”
“这到自己女儿家,还要事先约?你们在美国也是如此?”老卢疑惑地问。
“对啊,不然怎么会有约会一词?”女儿合理的继续解释。“我们在美国,无论是去他父母家,还是他们父母来我们这里,都是要事先约时间的,从来没有walkin的,老爸。”
“真是这样?这里可是中国。”显然妈妈不高兴了。
“妈咪,我知道这是中国,这是我成长的城市,但生活习惯是可以改变的,谁的好才是关键,这与哪个地方无关。”女儿显得耐心十足。
“这是哪和哪?难道你们两口子之间也有了新道道?”老爸更疑惑了。
“我和June有个结婚协议,定的很详细,总的原则是AA制。包括金钱支配,财产继承,时间分享,生活格调,我们之间都互相尊重,彼此谅解,也希望你们给予支持。”
“这真是花钱买罪受,早知送她去美国是这个结果,不如放在身边还省心。”从女儿家出来,老卢一脸的不乐意,冲着老伴直嚷嚷。
“得啦,现在你后悔了,这送孩子去,还不是你的主意?看着身旁的一个个孩子深造,你当初不也觉得孩子不去,自己没面子?”老伴的回答也很委屈。
自那以后,按照女儿AA制的计划,每一个星期天他们来家一天,但不住,中间如果要来会事先约,老卢夫妇如果要去也需要事先约,但一个星期不能超过一次。老卢听完女儿的计划,一声没吭,笑嘻嘻点点头表示接受。表面上很大度,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只有自己清楚,事后每次和老伴说到这个计划,都生气地说这是属蛇的女儿自己的单方行为,是蛇口中的AA制。
老卢清楚,如果作为老爸也用AA制和女儿认真,女儿也许就达不到她理性的AA制了,可自己又不能太认真,他太爱她的女儿了,尽管女儿口中的AA制占理不沾情。
场景回到了前面的时刻,老两口遛狗即使遛到了女儿家门下,但因为没有事先约好,也只有望楼兴叹了。可怜的老卢后来只要提到AA制就气不打一处来,他把这些全怪在西方观念上了,连老伴也发现自那以后,老卢真的再也没吃过西式的自助餐了。
老卢夫妇遛着狗依依不舍地在女儿家的楼下又转了一个圈,这两只和女儿年龄相同的狗狗是老卢买给老伴的礼物。这些年,这两个宝贝伴随着他们度过了思念女儿的日日夜夜,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安慰。如今女儿终于回来了,可是她变得更像是老两口收到的另一种礼物,感觉女儿成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礼物,一个少了点亲情却又多了些礼貌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