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知识大全常识大全内容页

2023年冬至是农历的什么时候

2023-05-19 15:08:20常识大全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饥唐、宋时期厂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下面是小编收集推荐的2020年冬至是农历的什么时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2020年冬至时间

2020年冬至时间是2020年12月21日18:02:12,农历十一月初七。

冬至,又称日短至、冬节、亚岁、拜冬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或“小年”。

冬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

冬至的来历和习俗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过冬至节。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至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来的一个节气。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能够用土圭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的准确时间,大约是在每年阳历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那么为什么叫冬至呢?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的气候都进入了一个最为寒冷的时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九”或“进九”,故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之说。

据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我国古代,人们对冬至非常重视,被当作一个重大节日。过冬至节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在我国,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不少地方还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据《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上天赐予人们的福气,是一个吉祥之日,所以应该庆贺。

在汉朝,冬至这天,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据《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日良辰而后省事。”所以冬至这天朝中官员都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好友相互以美食馈赠,相互拜访,愉快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据《晋书》记载,“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现在,我国仍有一些地方过冬至节。如我国北方冬至有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冬至这一天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有些地区冬至这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河南人冬至吃饺子之习俗,俗称吃“捏冻耳朵”。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天,适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冬至。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还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焦虑。于是他就吩咐随行人员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入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做“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奇迹般地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这天,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故而形成“捏冻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称它为“饺子”,或称为“扁食”和“烫面饺”。

冬至谚语

1、晴冬至,年必雨。

2、化雪地结冰,上路要慢行。

3、冬至南风百日阴。

4、冬天把粪攒,来年好种田。

5、落雪勿冷,融雪冷。

6、雪多下,麦不差。

7、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8、半上午插犁,半下午停,中午前后把地耕。

9、霜前冷,雪后寒。

10、今年麦子雪里睡,明年枕着馒头睡。

11、一遍生,二遍熟,三遍不用问师傅。

12、立冬之日怕逢壬,来岁高田枉费心。

13、冬天不护树,栽上保不住。

14、雨水泥泞溅一身,冰地摔倒伤骨筋。

15、冬雪一层面,春雨满囤粮。

16、江南三足雪,米道十丰年。

17、冬至打霜来年旱。

18、冬至在月头,无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大雪起纷飞。

19、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20、立冬发雾冬至雨。

21、下雪不冷化雪冷。

22、麦盖三层被,头枕馍馍睡。

23、冬至暖,烤火到小满。

24、今冬雪不断,明年吃白面。

25、大雪三白,有益菜麦。

26、雨夹雪,落勿歇。

27、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28、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9、一年雨水看冬至。

30、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2020年冬至是农历的什么时候,本篇文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能够给您有所帮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