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知识大全安全知识内容页

警惕春季致命白毒伞

2023-06-03 15:45:01安全知识

蘑菇既美味可口,又赏心悦目。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提防自然界这些美丽的“诱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警惕春季致命白毒伞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警惕春季致命白毒伞

什么是致命白毒伞?

毒蘑菇又叫毒蕈,在我国约有100种,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白毒伞就是其中一种。白毒伞又名致命鹅膏菌,白色菌体幼时卵形,后菌盖展开成伞状。白毒伞常在黧蒴树树荫下群生或散生,分布在广州、清远、肇庆等地,大量生长于春季温暖多雨的3、4月,5~7月也少量出现。

白毒伞的毒性

白毒伞是剧毒蘑菇,一个约50克(1两)的白毒伞所含毒素量足以毒死一个50公斤的成年人。白毒伞的毒素主要为毒伞肽和毒肽类,对人体肝、肾、血管内壁细胞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极为严重。

误食白毒伞的临床症状

白毒伞引起中毒潜伏期长达24小时,一般为8~10小时。误食后主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急性胃肠炎症状,称为“胃肠炎期”,部分严重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全身广泛出血,呼吸衰竭,短时间内死亡;部分病人会进入“假愈期”,表现为急性胃肠炎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但此时毒素反而被肠道吸收,通过血液进入脏器与靶细胞结合,逐渐侵害实质脏器;部分病人紧接着进入“脏器损害期”,病人突然出现肝、肾、心、脑等脏器损害,以肝、肾损害为重。经过积极治疗后,病人可恢复,但也有人出现肝衰竭致死的情况。

白毒伞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依据有:①有食用白毒伞史;②临床表现与白毒伞中毒相吻合;③将剩余的或再次采集的蘑菇送植物或真菌研究部门进行毒蘑菇形态学鉴定。

治疗:目前对白毒伞中毒尚无特效疗法,强调及时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尽早排出毒素,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

白毒伞中毒的预防

1.毒蘑菇的中毒原因主要是误采、误食。在此我们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随意或“凭经验”采摘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如果误食毒蘑菇后出现了身体不适的症状,请停止食用并尽早就医,妥善保存残留的蘑菇等食品以便医务人员尽快确定中毒原因和对症治疗。

2.部分病人在“胃肠炎期”后会出现“假愈期”,此时病人症状暂时缓解或消失,约持续1~2天,有的病人认为症状好转,不用到医院就诊,或者入院后自动要求出院。有蘑菇进食史的病人自身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临床医生一定要注意观察,以免误诊误治。

致命毒蘑菇

毁灭天使

“毁灭天使”(Destroying- Angel)学名为Amanita virosa,主要在欧洲出没,与北美有毒的双抱鹅膏(A.bisPoriger-a)和赭鹅膏(A. ocreata)同源性极高,以一种难闻的气味告诫人们不要靠近。这并不能阻止一些人品尝其白色的肉。但是,这种蘑菇在幼年看上去像鸡蛋,识别起来更加困难,因为人们常常会把它同另外两种食用蘑菇混淆。 死亡天使

“死亡天使”(Death Angel)学名Amanita bisporiger-a,是最常见的蘑菇杀手之一。人们很容易将白色的死亡天使与可食用的蘑菇混淆,包括草菇和洋蘑菇。死亡天使含有鹅膏毒素,可阻止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杀死细胞),通常始于肝和肾;几天内可致人于死地。死亡天使一般发现于北美,而其同属鳞柄白鹅膏(A. virosa)在欧洲更为常见。 秋日小圆帽

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纹缘盔孢伞(即秋日小圆帽,Autumn Skullcap)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具有相当大的毒性。与本属中的深褐色或淡紫色袍子不同,纹缘盔孢伞的孢子是淡棕色。不过要分辨二者的区别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些小蘑菇可能生长在同一区域。

在全球范围内,这种看似无辜的真菌可是多数与蘑菇有关的死亡事件的罪魁祸首。所以,千万不要将可食用的蘑菇种类同毒鹅膏(Amanita phalloides-)混淆,后者含有鬼笔毒素与鹅膏菌素两种毒物,仅仅食用30克便足以致人于死地。症状可能会在食用以后8到12小时才出现,但可以在一周内引起肾功能衰竭,致人死亡。 大理石死亡帽

大理石死亡帽(Marbled Death Cap)一般出现在夏威夷、澳大利亚和南非,与死亡帽是同属,也含有鹅膏菌素。这种伞状真菌常常生长在常绿乔木和桉树林。据说是同别的树种一道从澳大利亚被引入夏威夷。 头套鹿花菌

头套状鹿花菌(hooded false morel)学名为赭鹿花菌(Gyromitra infula),人们可能会将这种褐色鞍状蘑菇与一种美味可口的可食用蘑菇(在食用前必须煮熟)混淆。赭鹿花菌含有gyromitiri-n毒素,这种毒素在人体会转化为甲基联氨,甲基联氨是火箭燃料的原料之一。赭鹿花菌吃进腹中一开始或许没有其他蘑菇那么致命,但日子久了,它会逐渐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可能是一种致癌物。 大脑蘑菇

鹿花菌(学名Gyromitra esculenta)一旦生食足以致命。它还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鹿花菌通常被认为毒性不强。它还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产生甲基联氨。与其他许多种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会引起神经性症状,包括昏迷和肠胃不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