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学生作文观后感内容页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600字

2023-06-05 23:25:02观后感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 篇一

从小到大,我看过许多的历史战争片,可是没有哪一次像这次的历史战争片给我这么大的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年少,所以不能感知影片中战争的残酷,还是这部影片的导演和编剧太能抓住我的心。总之,《钢琴师》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影片的开头是复古的黑白影像,音响中渐渐传来悠扬的钢琴曲。老师忽然播放的电影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当得知片名为《钢琴师》的时候我暗自欣喜,还以为是一部关于西洋艺术的唯美电影。可老师话语一转告诉我们,影片是战争类型,我便对影片狐疑起来。紧接着,优雅的钢琴声被炮声掩盖,弹着钢琴的优雅男主角不得不逃离逐渐坍塌的广播室。此后,影片便开始了战争带来的无尽的压抑。

《钢琴师》又名《战地琴人》。每次看电影前我都会搜索电影简介,查了个大概再开始看。虽然新鲜感少了但是心里踏实。这次由于影片播放得太突然,还来不及查询,就开始观看了。原来这是一部二战期间关于犹太人的电影。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有篇关于德国纳粹与犹太人的课文,可是当时太小,也不太明白这段历史到底是怎么回事。然而影片给我了赤裸裸的视觉冲击,当我看见斯皮尔曼一家人穷困潦倒,犹太人无处藏身的时候,我才感觉到犹太人的悲哀和无助。

男主角是位钢琴家,演员阿德里安·布劳迪将艺术家那种绅士儒雅又文弱的气质演绎得十分到位。影片开头当全家人都一团乱地担心要搬出住所时,斯皮尔曼表现得十分淡定,一切都是个人无法改变的,他说他宁愿死在自己的家里。

当所有犹太人搬到犹太人区时,他面对像贫民窟一样的犹太人区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地掩埋悲哀的情绪。妇人仅存的一碗食物被抢落在地;被德国军官逼迫跳起僵硬舞蹈的无辜的人;见人就询问自己失去的爱人的神经错乱的妇人。他望着那些惨象却又无能为力。每个犹太人都过着随时可能被杀的危险生活。也许那个已经疯了的带着一群乞丐似的孩子跳舞的老人是幸福的,他的精神大概已经无法承受战争带给他的痛苦。

当我看到一群德国军官直接冲进一家犹太人的家里,因为年迈的老人坐在轮椅上站不起来而直接将他从阳台扔下去的情形,整个人都有些无法接受这样赤裸裸的现实。紧接着那一家人被抓下楼然后开始向前奔跑逃亡,德国军官在短短几秒全部将他们击毙,一个都不放过。

还有后来男主角在工地干苦力活的时候,德国军官突然找出几个年纪较大的男人,每个人趴在地上一一击毙。然而到最后一个人时枪突然没了子弹,本以为会有奇迹发生,结果德国军官换上子弹仍然将其击毙。其中犹太人没有一丝反抗。

我想看到这些画面的每个有感情的人一定都特别震撼,心中充满了沉重。

整个影片都保持着一定的灰色调,给观众一种历史感以及沉重感。导演用冷静而又残酷的镜头语言将历史带给犹太人的伤痛记录得明晰而又深刻。

观影后经我上网查询才知道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是经历过战争的波兰人,也许正是因为他童年的经历再加上他的才华,才能将看电影的我们如此深刻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即使影片给我们呈现了无数残酷的现实,我们从男主角的逃亡角度看见了许多无可奈何历史的悲伤,但是最终钢琴家还是活了下来。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 篇二

五月三十日星期一,老师让我们全班欣赏一片好影集,引发我很多的思维,我在想如果当我拥有惊人的某种天赋,而表现却是一种病态的狂热时,无论如何,那一定是处于接近天才的时刻到了,那到底我是幸运的还是不幸运的孩子呢?天才与白痴我想往往只界于一线之间,应该看当事者如何呈现出他所领悟的状况,所以常听妈妈说:“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领域里,他无法以我们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现他们要表达的事件。”所以精神病应该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把他的思绪拉回现实就好了,我们不是常常在电视剧中看到一些影星,经常因为受到一些重大打击后就发疯了,他们一定是把自己的思考封锁起来,只要能找出正确的钥匙打开那一扇门,一定就可以解救他们 的,我在想那一些编剧与导演一定有念过医学相关的书籍,要不然那些发疯的影星到后来都会不药而愈,真是奇怪呢!

如果我的父、母像主角的父亲一样那么严厉霸道时,我一定会找个时间悄悄的离家出走,可是我又没有钱这个方法一定行不通的,我需要再好好的想看,因为让小孩 在一个完全封闭的教育及没有自己的主见环境下长大,不管任谁都会发疯的,幸好我的家人不是那样的人,他们会耐心的教导我和弟、妹,帮助我们打好基本的基 础,可是当我们犯错时,还是会有所处罚的喔!可是我知道这是他们爱我们的方式,因为我和弟、妹都是爸妈的心肝宝贝,如不是我想他们根本懒的`理会我们,而放 任我们做任何事,因此我认为骂和打都是“爱”的一种方式,只要是当的体罚有何不可?套一句妈妈常说的话:“人要鞭策才会长进,以免长大不像样。”人是要经过多次的打击和失败才会的,所以不断的打击、失败是会让人持续的成长,今后我不知还碰到多少的挫折与瓶颈,我一定会坚强的走过,因为我有一群爱我的家人。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 篇三

前几天闲来无事,便在某奇搜腾电影,翻看翻看着,便发现了《钢琴家》这样一部电影。

第一印象便是这朴实无华的片名,《钢琴家》,便不是说是一个钢琴家或者是一个关于钢琴的故事喽?怀揣这这样的好奇,我观看了这部影片。

142分钟的影片却让看后的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可讲的地方太多了,以至于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那就简单说一些吧。

影片的开头是美好的,钢琴家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了自己心仪的女子,但突如其来的禁犹太令,让原本美好的人生被改写,所有的犹太人被迫搬迁到人为划分的犹太区,受尽侮辱,历尽险恶。犹太人仿佛牲畜一样被军官蔑视羞辱,也被世人所嫌弃。犹太人们被困在围墙中,他们失去了新鲜的面包,更失去了生而为人的自由。 而有些犹太人,不仅失去了自由,更失去了一个民族的节操,他们打骂同是犹太人的.别人而来显得自己高人一等,但殊不知在别人眼里,他们是那低声下气的狗,是比那些失去了自由的人还可怜的人。

这部影片中最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一幕,德国军官发现了藏身的男主,却没有杀了他,而是听着他的钢琴演奏陷入深深地回忆中,更甚于之后主动帮助男主给之于食物衣物。这位德国军官本性并不是坏的,而是由于战争的残酷而不得不去战斗杀戮,他不想死,所以在感受到钢琴家的求生欲后而引起共鸣。虽然最后他的确是死了,但这不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么?

战争,对于这个世界的危害是极大的,而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个人,最痛苦的便是失去家人失去以前拥有的所有,而这些情况,在战争是最为常见的,活下来真的很不容易。影片极其深刻的以一个平常艺术家的亲身经历刻画出了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出了一个人对生的渴望,让我们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厌恶战争而对生活抱以希望。总之,这是一部值得去看值得深思的影片。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 篇四

从前我一直没有遇到过某一种可以震撼灵魂的乐章,我只是在琳琅满目的音像店里寻找着符合自己心情的优美旋律或流行歌曲。但真正值得我忆起的却没有几个,它们往往会在另一股新浪潮中隐退,成为人们不屑提及的过去。

我不懂钢琴的奥秘,也从未关注过。只觉得那是一个所谓古典幽雅的幌子,让人们追逐着那种文化,以便获得蓝眼睛们赞赏的目光。可我一直都错了,莫扎特、贝多芬时至今日已就能称为“大师”,因为在纸醉金迷的年代,都是他们的音乐传递着一股纯粹而热烈的情感,洗濯着人们肮脏变质的灵魂。我的这一醒悟来自于《海上钢琴师》这部电影。

其中讲述的是一个被遗弃在客船上的孩子1900,一直在一位长者善意的谎言中成长着。在一次客船的舞会上,他第一次看到了与之结下不解之缘的钢琴。那首舞会上曲子也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于是,那个深夜,他在没有任何人教的情况下,神奇地弹出了那首曲子。此起彼伏的琴声引来船上的人们驻足倾听,他们中有厨师、富婆、佣人……

都沉浸在音乐中,忘记了一切,只尽情享受那缓缓流动的音乐。人们惊叹于1900的天赋,他用小小的指尖弹出了一首成熟的曲子,让大人民惊奇不已。

于是,1900开始用音乐表达他对生活的种.种感触,弹奏出一段段或忧伤或欢快的曲子,而他取之不竭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

有一幕当中,一位富人看到1900在没有乐谱的情况下依旧能弹出十分动听的曲子,不禁好奇地问他:“你的灵感来自哪里?”1900示意他看向舞池边的人群,其中有一位穿着华丽的老妇人。1900说:“你瞧她,曾谋杀自己的丈夫,旁边那位男子就是她的情人。”富人按他的描述看到那个长相凶恶的中年妇女身旁坐着一位美男子。于是,1900指下的钢琴流淌出的`音乐低沉而又缓慢,似在剖开一个华丽的外表掘出阴暗可耻的内心。随后,1900又让富人看向另一边那个望着舞池中的人们发呆的年轻男子。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忧伤,深邃的眸子闪烁着大海一样广阔的柔情与寂静的孤独。1900随即说道:“他正沉浸在以往的回忆中无法自拔……”琴声从刚才的阴郁变得轻柔、舒缓,似向人们诉说一个浪漫而悲伤的故事,与那个男子脸上的表情相得益彰。1900的创作灵感来自于舞会上的每一个人,用琴声讲述他们的故事,甚至每个人的一生都可以被浓缩在他的音乐里,而这缩影却有完整的展现着人们从生到死、起起落落的全过程。

听了1900的曲子,我认识到好的音乐是有生命的,它可以和人的灵魂对话。当1900的指尖亲吻着键盘,你可以看到一切都是鲜活的。那种吻,时而如暗恋中的人轻柔而怯懦,时而像热恋中的人富有激情,时而又如失恋的人们离别时一样苦涩。他每一个指尖都拥有不同的情感,在琴声中找到了归属和宣泄,一同诠释了完美的含义。

无需语言和肢体上的表示,音乐传达着人类所有的爱恨情愁。我惊叹1900的才华,更折服于他对音乐的热爱与执著。

《海上钢琴师》给了我很多启迪,而最重要的是教会我用所有的热情关注我的生活,并且去享受自己热衷的事物所带来的乐趣。真切地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对一切报以微笑。这一点足够我受用一生。

关于《钢琴家》的观后感 篇五

那张海报上,阳光从窗口慵懒地照在深棕色的墙壁上,把空气中淡淡的灰尘映得闪烁着金光,一双手指修长,皮肤白皙的手放在黑白相间的钢琴键上,轻快地弹奏着乐曲,一顶德国军官的帽子,放在那架钢琴上,一只大手按着钢琴的边,沧桑又有力。时间仿佛静止,画面中的人还未离去。

这部电影实际是二战时期一位波兰著名钢琴家的传记,由于他惊人的才华,他受到了各种类型的人的帮助逃脱了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命运。在那无比黑暗的世界里,他的身边却闪烁着人性耀眼的光辉。

整部电影中,最美的是一场遇见。

钢琴家好不容易逃过德国人的追捕,躲入了一栋废弃房屋的阁楼中。楼上有一架钢琴,琴上布满了灰尘。他鬼使神差的掀开琴盖,弹了起来,不到一曲,便听到身后有声响,他回头一看,一位面无表情的德国军官站在他身后,正默默地注视着他。他吓了一跳,赶忙站起身,退到一个角落里,许久,军官嘴唇翕动,问他:“你会弹琴?”他犹豫着点头,军官对他命令道:“再弹一首。”他又重新坐下,颤抖着弹完一首曲子,抬头便看见那位军官背过身,在悄悄拭眼泪。一会儿,军官就离开了。不到一天,钢琴家便从窗口看见,那位军官带泪一车士兵,很快把这栋房子变为司令部。犹太钢琴家躲在阁楼里,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是,每天军官都会在所有人离开后,轻轻推开阁楼的'门,带过一些罐头和面包,一直到战争宣布结束。

这是一部矛盾的电影,无尽的不自在中流露出自由,无尽的黑暗中照进了光。军官的面无表情下是情绪的决堤,他的睫毛上挂着晶莹的泪珠,他送给钢琴家的面包中是无数的“珍重”。我还记得钢琴家的手、指尖灵活地在钢琴键上跳跃着,视线移向他的手臂,那块白布上是奥斯维辛中犹太人的标志,而钢琴家的眼底又藏了太多的故事。战争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东西,他灭绝了人性,有唤醒了人性。它是军营的一件大衣,亦是辛德勒的一双手。人与人之间本应无关国籍、无关种族,人们的品格本不该被地位牵绊。但那些青年,却被日耳曼的热血冲昏了头脑,让另移民族的生命之泉涂在地上。战争可以结束,但人们内心的惶恐却是无止境的。

一块茵绿的草坪上,铁圈围成了栅栏,栅栏的背后是河流和远山。德国士兵们像牲畜一样被圈了起来,他们的脸上全是污泥,几个波兰青年从栅栏边走过,朝他们吐了口口水。栅栏上出现了一张“欣喜”的脸,是那位军官,他像曾经那千万个犹太人一样,眼中涌动着期望,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高喊:“请告诉那位在电台工作的钢琴家!我帮过他!我在这里!”然而,一起声音都淹没在青年们的嘲笑声中。

屏幕一黑,四周归于寂静,出现了寥寥几行字:当钢琴家赶到时,军官已死在俄国的战俘营里。

那张海报上,那双白皙的手仍在弹奏着世上最美的曲子,只是那顶帽子的主人,没能继续欣赏它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