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学生作文读后感内容页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700字

2023-10-13 07:45:01读后感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一

《红楼梦》是一本封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一个旧社会大家庭从兴旺到衰败的全过程,向我们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从相识到相爱到被人拆散的爱情故事。

柔情似水、泪眼朦胧、红颜命薄,乃林黛玉也。《红楼梦》这一本书中一共写了九百多个人物,而我最喜欢的,便是林黛玉。

她是一个身世坎坷、寄人篱下的女子。她六岁丧母,后又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她是一个多心小心、多愁善感的人。说她多心小心,那是因为她想的事儿要比别人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细细地咬文嚼字一番。因此,宝玉便说她:“……那是你多心,才染出一身病来。”

但是,她又是那么倾国倾城,那么才华横溢呀!美,美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才,就拿“元妃省亲”来说,她作的诗与众不同,当宝玉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最后一首诗时,她快速地写了一首律诗,帮宝玉解围。和宝玉相互赠帕时,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我有时恨过曹雪芹:为什么把黛玉的生活写得那么悲凉,又为什么硬把宝、黛的爱情拆散?现在想想,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既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更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人们,特别是女孩子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是多么的困难,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古代的社会生活。

像黛玉这等才女,如果在今天,也许她会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文学青年,比如会成为诗人或作家,也许她还能享受荣誉所带来的富贵、地位。但是,在旧时封建社会中,总是重男轻女,封锁了多少才女的才华!像林黛玉一样,一生只能呆在那极为渺小的大观园里,没有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最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走向悲剧、走向灭亡,像一朵婀娜多姿的花,无声地开,悄悄地走……

月夜是那样的宁静,一轮新月挂在空中,没有一点儿喧闹声。而此刻的我,却心潮澎湃,我为旧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愤怒,为旧时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而感叹。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二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红楼梦》,一部让我终生难忘的长篇小说。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中心,生动地描写了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故事讲述的是从小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来到了荣国府,渐渐与“性情顽劣”的公子贾宝玉相恋。因王夫人等阻挠,又因凤姐从中使用掉包计,最终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林黛玉吐血身亡,贾宝玉从此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故事。林黛玉的悲惨命运实在让人感到惋惜,但最让人憎恨的却是当时的封建传统观念。

特别是读到第二十七章:薛宝钗出嫁这一章节时,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章节的大概内容是:宝玉以为是和黛玉成亲十分高兴,但却不知是和宝钗成亲。在洞房里揭开盖头才知道那是宝钗,他难以置信旧病又复发了。在宝玉娶宝钗的时辰黛玉死了。最后宝玉哭得死去活来。

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在古代“门当户对”的重要性。一个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一个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一个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生凄凉孤苦。这怎么看,都是意难平啊!

在看到大结局的时候,不知为何书上湿透透的。我难过,黛玉死了;我难过,有情人没有终成眷属;我难过,千言万语也说不尽……曹雪芹通过《红楼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也表达了他的不满与愤怒。这本书也让我悟出一句话:“甜言蜜语人人爱听。”像宝钗那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自私、虚伪、心机……

读了《红楼梦》后,我不禁感叹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三

读完《红楼梦》,我不禁被里面优美的语言所折服,同时也为贾宝玉和林黛玉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而叹息。

不得不说,曹雪芹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他不仅把《红楼梦》这一故事写得如此美妙,就连里面的每一句诗词都是尽心雕琢。

《红楼梦》语言优美,每一句话都进过千锤百炼,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他用优美的语言,活活把一个柔弱、聪慧的林黛玉捧到了我们面前。”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似水杏“,把薛宝钗的端庄典雅体现得淋漓尽致。

《红楼梦》结构严谨,前后照应,为人物的后续发展处处埋下了伏笔。贾宝玉魂游太虚幻境,看了金陵十二钗,听了红楼十二曲,这每一首判词、每一首曲,无一不与那十二位小姐日后的命运紧紧相连。袭人的汗巾,湘云的麒麟,都与她们未来的归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叛逆者。他反抗当时的礼教,不愿终日与四书五经为伍。林黛玉则是一个才女,她的诗里,充满了女性特有的娇媚。在诗社的作诗活动中,她屡屡夺冠。她的诗,总能让人心悦诚服。

他们不服礼教,冲破礼教的束缚,深深的相爱了。丛林黛玉初来贾府的那一刻,贾宝玉就迷上了她。为她摔玉,当她耍小性子的时候,不开心的时候,总是跟在她身后,不停的解释、道歉,直到她原谅。宝玉越来越爱黛玉,为她着迷,到后来,他甚至说,如果黛玉死了,他就去做和尚。可见,他对待遇的痴情非同一般。黛玉也是一个痴情的人,每次的伤心、落泪,都是因为宝玉。为宝玉做香袋,却又因和宝玉耍小性子而把它剪破。她的喜怒哀乐,全因宝玉而变。宝玉因她变得吃啥,而她,又因宝玉香消玉殒。

他们,本是金童玉女,只因封建礼教的迫害,一辈子无法在一起,注定只能成为封建社会下的'又一对牺牲品。我为他们感到叹息,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却只换回了一个悲惨的结局。

不管《红楼梦》的结局如何,它始终是一部流传百世,难以超越的经典。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四

“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黛玉低吟着的悲凉诗句,一直被古往今来的独孤人士吟唱至今,这句诗出自曹雪芹的手笔,似乎也暗示着《红楼梦》这部小说的悲凉结局。

开始读《红楼梦》时,怀着一种压抑的心情,那印象中大观园的繁杂与喧闹似乎就是对《红楼梦》的理解。宝玉的轻浮、黛玉的忧郁、宝钗的大方、刘姥姥的和善、凤姐的小家子气,其他人物各自的轻佻、刻薄。总之,我当时的理解是:这本书只是记录了晚清时一户人家的兴衰史。

可再仔细品读后,随着见解的丰富,这本书在我心中开始有了更深远的寓意。故事背后所揭示的那些不为人知的悲伤与凄惨,让我领略到曹雪芹这个怀才不遇的文学者内心深处的深刻思想和反叛观念。

宝玉曾说:“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纯洁,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就混浊了。”宝玉为何有此感?这不正暗示着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于不顾的现象无比反感与忿忿不平吗?黛玉为何生性郁郁寡欢,喜散却不喜聚?因为作者正是借这个凄惨美人儿来表达自己内心所受到的凌辱,以及对封建文人没有自由心中悲愤、忧郁的心境。而其他像凤姐之类的人物刻薄尖酸也正是那个年代猥亵小人的真实写照。也有善良的主儿,如袭人,也比如前面所说到的尖酸小人,他们也有乐于助人、善良热心的一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善良与祥和激发的时刻。然而,悲剧的色彩仍笼罩着这个美丽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那荣宁二府的家破人亡与天各一方也表明了作者内心对社会的极度失望和那些看破红尘的一份洒脱与伤感,令读者不觉为之一颤。

读完《红楼梦》,从那个压抑封建的社会阴影中逃脱出来,长吁了一口气,环顾四周,自己生活的环境至少能有让自己长吁一口气的空间,而当时的人们呢?身不由己,思想倍受禁锢,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呢?我们理当为了这而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民主时代,有能力、有资格、有权利去战胜艰苦困难,执着地追逐梦想。

初中红楼梦的读后感 篇五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红楼梦》是我看过最多遍的一部书,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初读红楼是悲。第一次看是在小学,读的是精编现代版,看完贾府众多姐妹从欢乐的生活到家族衰败,我心里酸酸的,不禁哭了出来。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红楼梦的悲。

二读红楼是喜。第二次看的时候,我已经买了原版书籍。通过书中描述,喜欢上贾府的奢华、大观园的精致,这里一道门,那里一山墙,屋子里有古董、摆设、题诗,屋外是小溪,花径、亭台楼阁,好像整个江南灵秀细致都浓缩在小小一个贾府里了;还有那些茶啊,酒啊,美味佳肴什么的,如此精致繁复,看得人好羡慕,这才知道贵族中人过得是什么日子。

三读红楼是悲喜交加。渐渐地,我看出故事里的味道来。更出奇的是,我看到黛玉葬花时居然哭了,在宝玉出家的时候哭得更厉害,以前我嘲笑那些多愁善感的妹妹们,看个林妹妹葬花就哭成那样,如今才明白,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如果只是把葬花或者出家的场景单独提出来看,的确没什么特别的,但是一旦放在曹先生那承前启后,讲了个中因由的故事里,就是最引人流泪的悲凄苦楚了。黛玉心细,多愁善感,花自飘零水自流,悲的是好风好水不常在;宝玉那一遭大彻大悟,终于放了情绝了爱,才是真真叫人心中难过。人生短短数十年,爱过一次就燃尽所有的热情,以后都不懂如何再爱了,那才是最没有希望的绝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