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讲述的是一些昆虫的故事,描述了昆虫的各种特点,生活地点,成长过程。但是这些文章并不像百科全书一样,是让人看不下去的说明文,而是一些令人很感兴趣的优秀文章。得到这种结果的最大原因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的妙手。法布尔将自己观察的每一种生物都描述得像一件艺术品,散发着浓浓的艺术感。
把简简单单的一篇文章描述得如此富有艺术感,可不是轻轻松松的就能完成的,是需要付出很长时间和许多精力,再加上优秀的文学功底才完成的。法布尔从小就喜欢昆虫,到了成年后就更加喜欢昆虫。1849年,他被任命为科西嘉岛阿雅克肖的物理教师。岛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种,燃起了他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热情。1857年,他发表了《节腹泥蜂习性观察记》,这篇论文修正了当时昆虫学祖师莱昂·杜福尔的错误观点,由此赢得了法兰西研究院的赞誉,被授予实验生理学奖。1860年,法布尔获得了此类研究的三项专利。他辞去了工作,携全家在奥朗日定居下来。在这法布尔完成了后来长达十卷的《昆虫记》中的第一卷。1879年,法布尔买下了塞利尼昂的荒石园,这是昆虫钟爱的土地,那儿还有他的书房、工作室和试验场,能让他安静地集中精力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观察与实验中去,就是在这儿,法布尔一边进行观察和实验,一边整理前半生研究昆虫的观察笔记、实验记录和科学札记,完成了《昆虫记》的后九卷。
为了研究昆虫他付出了许多,虽然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是它并不放弃,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研究,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他一生最大的兴趣,就是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写《昆虫记》时,以“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的标准写,最终终于写出了这部好书。因此可以看出他的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人所学习的。
因此他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篇二: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草丛里的蟋蟀是比知了还厉害的歌唱家?狼蛛的母爱到底有多深?萤火虫与蜗牛之间有什么样的故事?蜣螂的圆球是怎么做成的?这些问题让我匪夷所思,直到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我才豁然开朗。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部作品。在这本书中,法布尔将自然界种种昆虫的日常生活,习性描写得栩栩如生。
刚开始看这本书时,我认为像毛毛虫,绿蝇之类的昆虫为什么会有人喜欢呢?自己只听名字就起鸡皮疙瘩,法布尔竟将其作为自己的好朋友,融自己的毕生精力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写出了这本《昆虫记》。可正因如此,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中,我渐渐感受到了昆虫的神秘色彩,让我这个厌恶昆虫的人开始不知不觉的观察,去了解身边小小的生命,欣赏他们。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蜣螂。它被称为大自然的清洁工,它又名屎壳郎。在蜣螂扁扁的脑袋前面长着六颗牙齿,排成一个半圆,像一个小钉耙,专门用来收集自己喜欢的食物,他们的前腿长的像弓,非常有利,外面还长着五颗尖尖的齿,可以搬动又大又重的东西,后腿又细又长,特别是最后一对形状,有点弯曲,前面还有尖尖的爪子。蜣螂十分固执,她不喜欢走平坦大路,偏偏要往高高的斜坡上爬,圆球那么沉重,倒着往上走,很容易摔跤,一不小心所有的努力就白费了,可他仍然坚持不懈。这一点正是蜣螂有趣的地方,也是我喜欢蜣螂的原因之一。有些蜣螂还会去偷其他蜣螂的圆球,如果圆球主人没发现就只好自认倒霉,重新再做一个。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
这本书演绎着大自然的经典,昆虫的一举一动都被赋予了情感,让人惊讶万分,通过法布尔的双眼,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瑰宝,他怀着孩子般纯真的心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昆虫世界。我们只有用心去品味,才会尝到其中的甜。
篇三: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看了《昆虫记》后,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 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我知道了: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读《昆虫记》,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这是一部描述昆虫们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平实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虫子们翩然登场,多么奇异、有趣的故事啊!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没有梦幻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被我忽视太久了的昆虫的身影,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法布尔,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
当我继续阅读《昆虫记》时,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虫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我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高鼻蜂毒针的作用时间与效果,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
昆虫学家法布尔以人性关照虫性,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包涵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
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一个个小动物被刻画的那样美妙。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我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让我感受到了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又让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我觉得 《昆虫记》是值得阅读的好书。
篇四: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昆虫记》这本书,将我们带到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使我异常着迷。书中记载了十几种昆虫的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昆虫大战,原先昆虫之间的爱恨情仇竟然和我们人类惊人地相似,太精彩了,真让人爱不释手……
先让我们认识的是掠夺者——红蚂蚁,他们骁勇好战,以抢夺为生。他们不会哺育儿女,也不善于寻找食物,它们需要有人伺候。它们的目的是抢夺黑蚂蚁的蛹,孵化成自我的奴隶。在红蚂蚁进军的途中,作者——法布尔先生耐心地设下了四次圈套“阻扰”红蚂蚁的集团大军前进,难度一次次增加,结果还是没能阻止红蚂蚁前进的步伐。看来它们不仅仅有着坚强的毅力,并且还具有准确度极高的记忆力。虽然红蚂蚁很顽强,但我并不欣赏它们,因为它们总想不劳而获,是一群以强欺弱、不折不扣的强盗!
每种昆虫都有它们自我的特性:蜘蛛是不动声色、老奸巨猾的;蟋蟀是夏夜里的演奏大师;蜜蜂是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蜣螂是装模作样、投机取巧的。关于执着于感情的蝎子,我就有点弄不明白了:为什么他们结婚后,雌蝎必须要吃掉雄蝎呢?真是残忍,太让人不可思议了!或许另有原因吧?
法布尔先生很有耐心,他认真观察蝉幼虫的地下生活,才明白它们要在地底下生活四年之久,正如他所说的,这是观察者的优秀品质。他很有智慧,每当研究没有进展的时候,他总能别出心裁,使问题迎刃而解。他很有爱心,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蟋蟀卵一个个被顺利孵化,每次实验完成后都会将它们送回家——大自然!
我也很喜欢小动物,偶尔也会细心地观察一会儿,可是远不及法布尔先生那么执着、那么痴迷。他让我们了解了在我们身边,还有这么多小生命是以另一种状态生活着的,他的这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篇五:初一昆虫记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完了《昆虫记》这本书,深有感触。法布尔通过细心观察,多次实验,细致描写了各种昆虫的生活习性、繁殖和捕食的方法,向读者们展现了一个神奇的昆虫世界。法布尔写得生动有趣,让读者读得兴趣盎然。昆虫记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非常有趣。这些都靠法布尔的细心观察,细致描写。比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长着三颗大牙。“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们才能看懂,比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昆虫世界非常地神奇!在我没读昆虫记这本书之前,我还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松蛾虫会预测天气,螳螂会吃。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法布尔写出昆虫记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虽然会观察生活,但是,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群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我仔细地观察,我发现了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小块的,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物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只有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才能了解世界的神奇。这是读完《昆虫记》后,我深刻体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