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教学资料教案模板内容页

唐代的中外交往公开课教案

2023-07-13 00:23:05教案模板

唐代的中外交往公开课教案 篇1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要求:

1.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情况;

2.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

3.认识科举制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是隋唐繁荣的因素之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认识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组成部分。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影响;

学习难点:科举制度的影响。

(二)课前自学

1.根据学习目标,结合图片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目标中的问题;

2.独立做好下面的基础知识练习题,并进一步识记、巩固:

(1)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2)隋文帝开始用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3)隋炀帝时正式设置,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可以凭才学作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集中到;

(4)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以、两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后,扩充了的规模。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为;

(6)武则天时,开始了,并增设了;

(7)唐玄宗时,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8)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废止。

二.交流展示

三.小组讨论

1.科举制度是怎样创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举制度创立起了什么作用?

四.达标训练

(一)

1.科举制度在朝创立,在朝逐渐完善,直到才被废止;

2.在科举制度创立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3.在科举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出现的关键人物是、、;

(二)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炀帝

2、科举制创立于A.隋朝B.唐朝C.西汉D.魏晋

3、科举制逐步完善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4、科举制废除于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首创殿试、武举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6、有利于唐诗繁荣的是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隋文帝

7、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8.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衣锦还乡”反映的是

A.参加科举考试还乡时可获得一套新衣B.读书人在科举考试考中后地位有巨大变化

C.只有身穿锦衣才会允许参加考试D.读书人用华丽的服饰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三)阅读下列材料: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请回答:

(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制定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这一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谁统治的时候正式诞生?

唐代的中外交往公开课教案 篇2

课题:《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岳麓版)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课标:以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课型:新知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鉴真在桂林讲学;玄奘西游

过程与方法:(1)通过唐朝外交图,联系盛世,创设情景,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的空前繁盛。

(2)通过课本剧的排演,作为线索贯穿整节课,完成对相关史实的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1)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2)引入鉴真在桂林讲学弘法的史实,让学生对乡土历史有一定了解,激发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意识。

重点: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难点:唐朝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

授课时间、时数:1课时

教学手段、方法:情景模拟;小组探究;乡土历史感悟

教具:课本剧相关道具

课前准备:选取部分学生排演课本剧,以阿拉伯商人前往唐都长安经商过程中的见闻,来贯穿整节课,主要人物有阿拉伯商人、市舶司官员、日本留学生、鉴真和尚等。

教学教程:

导入:

课本剧第一幕:阿拉伯商人的烦恼

阿:大家好,我叫穆哈莫得,是一位阿拉伯商人。我想到遥远的中国在做生意,但是路上丝绸之路漫天黄沙,了无人烟,太难走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啊?

学生:可以走海路:红海——亚丁湾——印度洋——南海——广州。

(第一幕结束。教师点评,并引申出海上丝绸之路。然后提问:为什么在广州登陆?引出广州和长安的外贸中心和交通中心的知识点。让学生落实笔记。)

第二幕:广州

阿:终于到了广州了,这里的船只可真不少啊!来人啊,快点卸货,准备做生意了!

官:等一等!~你是什么人,姓什么叫什么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船上装的什么奇珍异宝有没有违禁物品快快如实招来!

阿:额~请问你又是什么人,为什么不让我上岸?

官:本人李公公,是大唐皇帝派来专门管理你们这些外国商人的。不让我检查,休想上岸!

阿:好好好,那你检查吧……

(第二幕结束。教师提问:剧中的李公公,属于唐代的哪个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能是什么?引出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第三幕:长安

阿:大老远来中国一次,怎么也要看一看超级大都市长安吧,哇,还真是繁华啊!咦,那几个人好像不是唐朝人啊?~请问你是唐朝人吗?

大:不是,我是大食来的商人。

阿:请问你是唐朝人吗?

天:也不是,我是天竺来的使者。

阿:那你们是唐朝人吗?(日本使者团出现)

日:当然不是。我们是从日本来到这里的,我是遣唐使,他是留学生。这是我们第三次来长安了。

(第三幕结束。教师提问:日本人的团队和别的国家比有什么特点?——人多,次数多。

他们来干什么?——来学习先进的文化。

众多国家的使者和商人都出现在长安,说明当时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

用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将本课的重点解决。)

第四幕:桂林

阿:我在长安听说有个叫做桂州的地方,山水很美,便想去看看。结果到了以后,发现那里的风景确实好看,但是那里的人,都跑开元寺听一个和尚讲经去了。走,我也去看看。

鉴真:今日,我受冯都督之邀请,主持授戒大典。下面,我将要亲自为冯都督受菩萨戒,以了却其长久心愿,造福桂州百姓。

旁白:这天,佛殿大开,檀香满寺,开元寺内外,香火弥漫,旗幡延绵。寺前人山人海,州县百官和百姓信徒都纷至沓来。来自各寺数千名披袈合掌的僧人,执幡焚香,口唱梵曲,云集在开元寺,参加平生难遇的鉴真大师操典的仪式。

鉴真:哎~我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达日本啊?

阿:难道你也是从日本来的和尚?在唐朝时间久了想家了?

鉴真:不是,我就是唐朝的和尚。之所以要去日本,是因为那里的佛教发展不畅,无数的僧徒都期待着我前去传播佛法,普度众生。虽然我已经失败了五次,但我一定要到达日本!

阿:虽然不懂你说的什么,但是愿真主保佑你吧~~

(第四幕结束。教师提问:鉴真为何要前往日本?他在桂林开坛讲法,对后世有何影响?后来他是否成功到达日本?然后再提出这一时期和鉴真一样杰出的中外交往人物——玄奘。然后通过对比学习,完成二者的对比。目的;成果;影响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落实。其中,突出鉴真在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后,来到桂林,在开元古寺(今舍利塔附近)开坛讲学,宣扬佛法,再联系到现在桂林仍是整个中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最后课堂讨论:为什么在唐朝初年会出现如此盛况空前的中外交往?

四点原因:社会安定,国家统一

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

交通发达

开放的对外政策

此处要灵活处理学生的课堂生成。

随堂练习

唐代的中外交往公开课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了解它给隋唐社会带来的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隋朝创立科举制度的原因、科举制度的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从具体历史事实引出结论的能力。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以科举制度创立和逐渐完善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本套教科书前面的内容中没有介绍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因此学生难以理解隋唐时期选官方式变化的进步意义。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科举制度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从简介隋唐以前必须有地方官吏、高门权贵推荐才可以做高官,引出课文引言中李昂拒绝说情的小故事,在对比中激发学生对科举制度学习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介绍隋王朝建立之初,沿袭以前的选官制度,但是两年之后(583年)隋文帝就下诏令予以废除。他为什么要废除呢?请学生阅读课文正文第一段,自己分析或分组讨论隋文帝废除旧制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认识这种旧制对中央政权的不利之处。

2、在学习隋朝创立科举制时,教师可以围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为题,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分析"高门权贵的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地方官和高门权贵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朝廷得到了什么?进而总结科举考试的直接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3、科举制度的完善,一目,可以按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顺序各有侧重地展开学习活动。例如:

探讨国学与科举考试的关系,认识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做官联为一体。观察《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图,结合旁边课文小字中唐太宗的话和课文中所引唐朝诗人赵嘏,太宗皇帝真长策的诗句,从政治角度、思想角度分析,科举考试的获益者是封建统治者皇帝。

分析武则天开创殿试,亲自出题面试举人的意图是什么?

提问学生“如果你是一个准备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举人,得知唐玄宗规定诗赋作为今年考试的内容,你会怎样做?”“请你再估计一下唐朝的文学界、教育界将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4、学习“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目时,可以在前两个子目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组织学生分小组总结、讨论隋唐科举制度的影响。注意引导学生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社会矛盾、社会风气与习俗等方面分析,从对外国、对后世以至今天影响的角度分析,从科举制度与唐朝繁荣的关系角度分析。

5、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阅读分析”,指导学生活动。

6、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自己讲述还是引导学生活动,都要把握好对隋唐科举制度评价的分寸。

四、小结:指导学生按人物顺序编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大事记”。并观看反映科举制度的多多媒体资料

五、练习: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六、作业: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唐代的中外交往公开课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长安是唐朝陆路交通中心;广州是最大的外贸港口;唐朝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唐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日本、大食、天竺等国向唐朝派遣使节;日本的遣唐使和留学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①通过对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②通过引导学生解答课后的比较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习题,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对唐僧取经的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和区别的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历史事实的鉴别能力。

④通过对《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的观察,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联系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使学生感知唐代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景况,认识唐朝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的政治经济条件及其重大作用。

②运用观察、联想、比较、讨论等方法讲授本课内容,使学生感知日本等国的遣唐使节和中国的鉴真、玄奘等,为发展唐代中外友好交往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及其重大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由此可见,国力的强大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基础,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进步。

②日本等国的遣唐使、中国的高僧鉴真、玄奘等为发展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得到后人的景仰和继承。

[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对外开放的政策。

难点:唐朝的对外开放丰富了中外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法

[教学纲要]

一、遣唐使

1、唐朝的对外交通

2、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3、日本遣唐朝使

4、天竺、大食、新罗的遣唐使节

二、鉴真东渡

1、鉴真东渡的艰辛历程

2、鉴真的贡献

三、玄奘西游

1、玄奘西游的艰苦经历

2、玄奘西游的贡献

[课堂练习]

学生做“课课练”习题,独立完成。

第5课唐代的中外交往

1、唐朝最大的外贸港口是。唐政府在广州设置,管理对外贸易,这是历史上最早设置管理对外贸易的官署。

2、唐政府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多个。

3、先后13次派出遣唐使,使团宠大,居各国之首。

4、日本赴唐朝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使者是。

5、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向日本传播,还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他死后安葬在日本奈良的。

6、唐太宗时,僧人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7、玄奘把从印度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珍藏在今天西安的。

8、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仿照制度进行的改革。8世纪前期,日本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利用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的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