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梦学习网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内容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2024-01-29 19:57:46初中学习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篇一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

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篇二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液体具有流动性;

2、静止液体的压强特点;

(1)液体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同种液体,同一深度,的的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4)不同液体在同一深度的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

静态的液体压强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指的是从自由液面到该店的竖直距离;期中,自由液面指与大气直接接触的液面。

4、固体压力压强与液体压力压强解题的一般思路

(1)固体压力压强:先求出压力F,再利用求出固体压强。

(2)液体压力压强:先利用求出压强p,再利用求出液体压力。

5、杯形问题

(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2)敞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渔液体重力。

(3)缩口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

6、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的各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大气压强和流体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产生原因

(1)大气压强的概念: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具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大气压强的测定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1)将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压,管内外的水银面高度差不变;将玻璃管倾斜,管内充满水银之前高度依旧不变,改变的事水银柱的长度。

(2)玻璃管上方混有空气,则试管内水银柱高度偏低,测量值偏小。

3、大气压强的影响因素

(1)高度:大气层中的空气越往高处越稀薄,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大气压的大小还与温度、适度有关。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湿度越大,气压越低。

4、密闭气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

(1)温度越高,密闭气体压强越大。

(2)压缩体积时,气体压强将变大。

5、液体上方的气体压强越大,液体的沸点越高。

6、大气压的应用

(1)利用吸盘搬运玻璃。

(2)用吸管,能从汽水瓶中把汽水吸入口中。

7、流体流速与压强

在气体或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篇三

多做例题

其实上课的时候课本上面有很多例题,之所以把那些例题放到那一节,说明那个例题包含了本节课的所有内容和重要知识点,是专家组反复研究才确定好的题目,这就说明例题是多么的重要,我们不能小看例题哦。我们要着重去分析例题,剖析例题,抓住重点和知识点,这样你才能掌握同种类型的题目的解题方法。困难不就迎刃而解了嘛?所以重点去关注和分析例题,这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点。

解题注意速度

对于平时做题慢吞吞的学生而言,你要掌握好自己做题速度,因为物理题是需要花大量时间去思考的,如果你不去思考,那么就没有任何思路,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可能每次考试都会出现我还没做完就交卷了等等问题,所以提高你的解题速度是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你始终要明白,高考时间紧迫而且题量巨大,要是你平时都太慢,就必须要改变。怎么改变呢?就是在课后每次做作业的时候严格的控制自己的速度,给自己紧迫感,这样一来解题速度肯定会越来越快的。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篇四

1、学好解决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和科学的方法是关键,学习物理也重在学习思路和方法,学好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我们便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真正的提高解题的能力;

2、要养成以下良好的解题习惯必不可少,做题之时,我们必须做到:过程不清不动笔。分析物理过程,

首先,通过审题,弄清物理过程并找到各细节之间的联系;

其次,要抓住本质剔除次要因素;

第三,要注意捕捉关键句,挖掘隐含条件,对关键句可用笔作标记,注明隐含条件。

3、要养成“问”的习惯尤为重要,俗话说“勤能补拙”,“问”也能补拙。总之,我们在学习中,要正确摆正学习态度,吸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会使我们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从而也是减轻课业负担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明智之举。

猜你喜欢